第137页(1 / 2)

这一个电话结束,另一边《杂谈报》和《碧玉少女》的两位主编也找上了门。一个报纸小众,一个杂志小众,也是想要刊登桑晓晓这篇文章。

姚主编便和他们说清楚:“《文学艺术》那边先要了,得等他们刊登之后,过段日子你们才能发。”

《碧玉少女》的陶主编是完全不在意,兴高采烈应下:“可以可以,我这边完全可以。”

另一头《杂谈报》的赵主编犹豫了下,最后也答应了:“可以。要是方便的话,能给个三木先生的电话么?我这边下次可以约稿。”

姚主编点着赵主编,说话很有深意:“我记得你们那个张青,上回就写三木献媚大众。你转头打了张青的脸。现在呢?”

赵主编是个很随性的人,也不觉得那件事算事:“观点不同而已,说不定换个事情,他们说起来观点能一模一样。现在的张青可不一样。他自从上次三木被人追着说什么和傅元宝的事后,人就变了。”

姚主编好奇:“变成什么样了?”

赵主编这么评价:“他现在的观念大概是这样:有的人,我能说。你们不能说。而且三木的文学水平是有的,这和她的感情问题完全没关系。污蔑的人是毫无水准,乱泼脏水。”

姚主编笑得不行。

赵主编这边和姚主编说着《杂谈报》张青张编辑的事情,另一头当事人刚看完阳城日报上的短篇,埋头就写起了稿。

张青是个非常固执的人。他到现在都觉得三木的长篇就是为了钱写的。短篇不一样。三木的短篇全是揭露现实的文章,放在群众里不算讨巧。

他多看不上眼三木的长篇,就有多看得上眼三木的短篇。至于傅元宝?张青最看不顺眼那种有钱人。认定是傅元宝缠着三木。

而《揣着一把水果刀上班》这篇文章折射了很多东西。一个医院保护不了医生,病人五花八门也不会和医生共情,医生有着最崇高的梦想,随便就能被折断。

张青洋洋洒洒,愣是写了上千字,专门分析这一回三木的短篇。他抬头见出门的主编回来了,拿起稿纸就往赵主编桌上放。

他稀疏的头发在脑门前晃了晃,语气坚定:“我肯定是第一个写三木短篇评文的。发我的。”

第71章 【1+2】商量给医院请……

赵主编拿起张青的评文看了一遍。

张青的文章主旨非常清晰。张编辑这人有时极为激进, 这在交友和生活过程中相当让周边人困扰。在编辑部里看不上他的人很多。

他的激进好在暂且可控,骨子里爱国、爱群众,当然也排斥资本, 所以一腔情绪都会在言语和文字上展现,不会真去伤人。

在点评文章时哪怕对三木长篇看不上眼, 但对三木的短篇评价是可圈可点。现在这篇文章从三木的立意、文章结构、伏笔等多个角度来分析时事, 又提出了个人观点。

张青就认为,医院的医闹问题值得引起足够重视, 需要让更多的人去关注到医生的整体安全需求,也要关注到病人的求医需求。

医生治病看病人,总会有治得好和治不够好等多种情况,碰上的病人五花八门。要是治不好就得受攻击, 哪可没那么多医生可以用来消耗。

而人民公社的解散让很多人失去了医疗保障。现在只有上班的工人、国企才能有安全的医疗保障,其余人都要花大量钱去治病, 这对于金钱尚不宽裕的家庭来说非常困难。

因为双方的需求都得不到满足,才会引发后续事故。

那么如何满足双方需求?这需要国家、群众集体都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