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就问周宗兰:“这是你和老三的意思,还是他自个儿的意思啊?”
周宗兰高兴道:“是小郗的想法。”
“他有建房子的钱吗?”
周宗兰:“小郗攒了点,应该够了。”
担心有人好奇郗孟嘉钱的来历,她又笑眯眯地补充道:“你们知道的呀,他到咱们大队后就没怎么添新衣服,吃上面就更粗糙了,我们家煮什么他吃什么,小伙子很朴实节俭的。我问了,知青下乡有补贴,家里也带了一点,不说身家多厚,盖个房子还是没问题的。”
“我和老三就是看中小郗人好,长得也俊,踏实不像别的年轻小伙子那样浮躁,秀儿跟他在一起我和老三都很放心。”
其他人闻言感到诧异不已。
让周宗兰夸得这么厉害,莫非那郗知青真这么好?
“这还没成你女婿你就夸成这样,等以后摆酒领证了你还不得夸上天?”有人揶揄道。
“人好我才夸。”
周宗兰摆摆手,大方得很:“我就这么一个闺女,可不得上心点,我多夸几句又不费什么,就盼着他俩以后能和和美美,有商有量。”
坐在院子里的都是当了婆婆的人,听到这话若有所思。
有人觉得有道理;
有人就觉得不对,好心提醒周宗兰:“他一个外地来的知青,你千万不能太客气,就得压着点,这样他以后才不会在秀儿面前耀武扬威。”
“这费了功夫娶到手的,平时总是珍惜些,太轻易成事,人家不把秀儿当一回事。”
周宗兰知道说话的人没恶意,属实掏心掏肺了。
她不认可,但也没严厉反驳。
只道:“就因为是外地来的,我才要对他更好。说实话,人家小伙子决心留在咱们这儿很不容易,咱们大队再好也比不得城里方便,我呢也不想别的,就想秀儿离家近一点,那光打压人家哪行?人心都是肉长的,合该拿真心换真心。”
“至于他会不会对秀儿不好,我不怕的呀,我家秀儿那么多哥哥又不是摆设,对吧。”
这是方方面面都考虑好了。
大伙儿一听,不由得反思自己是不是对女婿或者儿媳妇要求太高,是不是该对他们温和些。
没看人家郗知青跟米家相处得多好吗?
换个不知情的外人,还以为郗知青是这两口子的儿子呢。
“还是你和老三看得开。”
周宗兰笑而不语。
“那小郗……真的不打算回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