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页(1 / 2)

宋牧亭听他又是一声宋先生,脸更红了。

父亲在时,每月有县里给的廪粮,再加上学堂的供奉,一家人虽谈不上富庶,却也衣食不愁,可父亲一过身,自己连母亲都奉养不了,更不要说继续学业了。

如今听他说起高中的话来,更是羞得抬不起头来,只得侧过头,冲对方拱了拱手,以示谢过。

沈熙眼里含笑,转头问猴子,“如今这里是个什么情况?”

她一边说,一边打量屋里的摆设。

靠北的墙角放着几块木板,上面整齐地码着几只大口袋,旁边堆着几个小袋子,里头散发着浓郁的香料味,紧挨着堆着簸箕竹篓,墙上挂着杆称,瞧着是个存放豆子的仓库。

另一边的地上却放着一人宽的木板,四角用两块砖垫着,上面铺了层厚厚的秋草,放了一卷铺盖卷儿。

铺盖卷儿下面隐约漏出一个泛黄的书角来。

她记得猴子说他饿得眼花,站都站不起来,身上别说铺盖卷儿,连个换洗的衣裳都没多一件,却还带着本书!

她嘴角轻扬,收回视线。

“照公子吩咐的,七个年纪小一点的孩子,让他们两人或三人,守着寺庙到城门这段路,卖的最好的就是城门口那三个孩子,三人一天要卖五筐。”

“扣子他们就去附近的集市,寺庙,庵堂,碰上赶集,四个人孩子六筐都不够卖,平日却只能卖个三四筐。他们打算再跑远点,多找几个集市,将日子串起来,省得轮空了。”

“老黄叔他们这些日子则分了几波,有跑东城门口,有跑村子的,跑得最远的就是癞老爹,一直跑到了罗桥驿站,他说,别看驿站远,那些当官的脸色又不好看,可却是最来钱的,他想在那里支个摊儿,陈老爹不放心,这几天就是跟他去打听这事去了。”

“院子里现在只留了五个人,瘸子和瞎子专门磨豆子做豆腐豆干,菊婶子手艺好,留下来跟我熬煮,有两个婆婆帮忙,从半夜就开始忙活,到天亮,十几锅全出来了,还能顺便管着这几十人的饭。”

“咱们跑了小半个月,照您说的,每人都洗刷干净,连指甲缝都不能瞧出黑来,衣裳也穿的齐整,又是一模一样的打扮。

如今,一看见这青衣小帽就知道是咱百味坊的人,再加上大光寺素斋的名号,见了的,都乐意买上一份儿。”

沈熙让他们每日给寺里的僧人早晚各一份豆干豆子,她又寻说了一番,总算得了大师的首肯,将这豆干豆子贡到了佛主跟前,成了大光寺敬献佛主的素点之一。

事后,她又将邱姨娘那一匣子珠宝换来的八百多两拿了出来,凑了个整,捐给寺里,用以修缮山门和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