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知青当老师,知青肯定愿意。比起在田里劳作,当老师轻松的不是一星半点。但是要把村小原有的本地教师都撤了,村子里绝对有怨言。
王书记提的这一点宋依云已经想好了解决办法。
“若是公平竞争,老师也用考试方式选拔呢?”技不如人,还好意思说什么?就算大家都是一个村子的人,学生的家长也不愿意看在同村的面子上,就让水平不够的人来教自己花钱送孩子念的书吧。
王书记眼前一亮,觉得是个可行办法。城里厂子招生可以考试,村小的老师为什么就不考试,直接让村长定?
第21章 第一个世界 古早出轨军婚文里的女配
王书记没有立刻给出答复,说要考虑考虑再定。宋依云也不着急。村小入学的男女比例指标是省领导下的批示,目前一点进展也没有,急得可不是她,是王书记他们。
果然,第二天上班时就被杨秘书通知,村小入学工作交给她了。老师改革一事王书记要给上面打报告,暂时不急。让她按照她提出的“先争取家里只有一个小孩且是女孩”想法,去给这些家庭做思想工作。
“村小工作最核心的问题还是与妇女同志有关。在这类工作上妇联同志比较有经验,我已经跟王书记请示过,妇联同志会配合你工作。”
杨秘书说得委婉,实际上就是他并不看好宋依云,帮她找帮手。人生地不熟的去村子里游说人花钱送闺女上学,想想都是天方夜谭。
上半年的教育工作已经完成,要完成指标任务就必须赶在假期,敲定下半年会入学的名单。不然年底交上去的报告,就跟昨天宋依云撰写的报告数据差别不大。杨秘书昨晚接到王书记的指示后,就联系了公社的妇联同志。等会儿妇联同志就会来带宋依云下乡开展工作。
宋依云赶紧谢过杨秘书的好意,进办公室把水壶和草帽带上,刚站到门口,骑着自行车的妇联同志就来了。
妇联同志一共来了三人,都是老熟人。
宋依云虽然去省城上大学,但答应的事情都没有拉下。不间断的给妇联提供稿件。有自己的,有身边同学的,在很大程度上支持妇联的工作。所以在听到此项工作由宋依云负责,妇联那边也纷纷表示支持,一大早就来了。
“别看我们办公室人少,村里都设有妇女主任,属于我们的人手。到村里了喊上她们,基本情况绝对了解的比纸上的多。”江梅支着脚停住车,爽朗笑道。两人寒暄了两句,宋依云骑上自行车,四人赶往离公社最近的大村子。
原以为事情会很顺利,没想到第一家就离谱至极。
红石村离公社近,靠近主干大道,交通便利,整体比较富足。为了给工作开个好彩头,四人选了满足条件的四十三家里最有钱的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