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1 / 2)

蚌珠儿 老草吃嫩牛 2357 字 11天前

顾昭心里更有数,付季的父母,兄嫂来到上京,付季的日子必然难过,因此,他便将那些人移到乌康的长河以北居住,还赐给良田千亩,给他家孙辈举人出身,再给他们修一座大庙,叫他们全家守庙去,别去打搅乖徒儿才是正理!

他想,在那些俗人眼里,那位慈祥的老村妇,也是死得其所了……

天承十年末,乌康郡首次进行了四万丁户的大移民,在这里所谓丁户,不是指一个人,一户却指一户人家。

也就是自这一年起,乌康郡传承千年的长子养老传统变成了幼子养老,所有的乌康人自这一日方明白,长子,次子都是给朝廷养的孩子,只有幼子才是给自己养老送终的孩子。

也就是自这一日起,乌康人的血液里,又多了一样东西,那就是,宁饿死,冻死,都不愿意离乡背井,四处流亡。

这次移民任务在各方面的压力下总算是圆满完成,其中在迁丁路途,除意外不可抗拒死亡六十三位移民之外,却算得上是历史上声势最大,最完美的一次迁丁大移民。

自这一年起,大梁朝的盛世,终于打开了第一页!157

☆、第158章

天承十六年春四月,山茶开至花期末,又有牡丹迎上来。

这一年的春特别好,万物万事都应了景,雨水有雨,惊蛰有雷,春分青齐,真真是上上大吉。

春二月的时候,京南老坊市开始旧城改造,修起了低阶官员宿舍,这个算是几年兴起的新福利事儿。

近两年,福利这种词汇总是围着大梁转悠的,皇帝老子生日了,皇帝老子做了好梦了,这就该着发福利了。

福利有多种,当然,老百姓最爱的就是,皇帝老子出钱请天下人看大戏,这个叫送戏下乡,与民同乐均恩德。

每年皇帝老子生日,往附近县城就去吧,那里必然就有好戏开锣,少说也要唱上三天热闹,你说好不好?

如今这上京城更大了,早就不是原来的样儿了,护城河子外面短短五年,除东门外,竟多了三座大坊市依城而建,而这坊市周围,慢慢便来了人家修了宅邸,有了足足十二条五里商街,与内城互相勾连之后,上京就胖了一大圈儿。

如今南来的北往的商户都在上京集结,贩卖出各地特色后,再购入上京的各种好物贩卖全国。

你说肥不肥?

这日一早,依旧是四门钟鼓齐鸣,大门敞开之后,守门的兵丁却少了进城肥水,无它,进城的少了,出城的多了,如今内城的就是买个肉菜,也爱到城外的坊市寻个批发价格。

更加上城外居吃住更方便,买卖随心,既不禁夜,也无严格管制管辖,便更自由了。

说起来,那城外最值钱的京官,却是户部下辖的商税知事。这些官员那种肥,已然笔墨难以描述,竟是年年严打,贪污屡禁不绝。

不与民争利,这个是儒家那帮子人的词儿,现如今这一对比,就是不识字儿的,都觉着读书人编出花稍那是骗人玩儿的,这么好的事情,早就该有了。

不与民争利真的对么?儒家在这个问题上,遭遇到了相当实在的碰撞。

说起来,这事儿刚出的时候,儒家那边折腾的厉害,竟是竞相奔走,齐齐反对来着。

反对有用么?没用的,见到钱粮,什么说,什么学,那也是顾不住了。

商税那东西实在厉害,短短几年,分着月份儿的在冲击着朝上的榆木疙瘩脑袋,一波一波的搞得大臣们好不眩晕。

最起先,有商税的绝户郡!不,而今那边就富民郡,也有叫移民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