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把你的观后感发给《红海》的编剧看看吗?我想他应该会很高兴能遇到你这样的观众。】
剧团的编剧没有跟团巡演,他正在休假,准备构思新的剧本。
【可以的,谢谢杨老师!】
宗继让杨问渠随意,心里有点羞涩、忐忑又有点小骄傲,他写的观后感竟然要被编剧本人看到了。
不知道对方会不会认为他在胡说八道。
既然杨老师都表示认可的话,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吧?
杨问渠把宗继的观后感转发给编剧,暂时结束了跟宗继的对话,换衣服准备参加庆功宴。剧团在冀北的巡演顺利结束,他们将在明日前往海市,开始下一站巡演。
“杨老师。”
杨问渠穿了身正装,白色衬衣黑色西裤,他身量不是全场拔尖,却总能第一时间吸引别人的视线。
“郑导。”杨问渠看向径直向他走来的男人,脸上的笑容有些无奈。
从去年起对方就不停邀请他参演自己的新戏,每次杨问渠都会给出否定的答复。距离上次见面时隔三月,杨问渠以为他放弃了,没想到又出现在这里。
“杨老师,您真的不愿意再考虑一下吗?”面对杨问渠无奈的笑容,郑远内心苦涩。
“实在对不起郑导您的好意。”在郑远之前便有许多导演和制片对他发出过邀请,如果杨问渠愿意参演电影,他早就去了。
郑远的诚意杨问渠不是不知道,但他无法为他破例,其中内情也并不能告知对方。
“哎,是我打扰杨老师了。”郑远失望叹气。
他刚过了二十六岁生日没多久,还很年轻,执导过两部小成本电影,票房虽不高但评分还可以。自从去年看了杨问渠的话剧,郑远便多次邀请他参与自己的新电影。
中间停那三个月是因为得知他在准备新剧,没有来打扰他。
“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跟我说一说剧本和角色信息,我帮你看看有没有其他合适的人选。”
郑远心说不会有比你更合适的人选了,跟着杨问渠走到一个相对僻静方便谈话的角落。
他最大的爱好是写小说,之所以会做导演,也是因为想把自己写的小说拍成电影。作为一个富二代,家里的生意有极富商业头脑的大哥继承,郑远有足够的金钱和精力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还佛》是我十七岁时的一个脑洞,我用了九年的时间把它制作成完整的剧本。”说起《还佛》,在杨问渠面前向来谦虚的郑渊也不免带上了骄傲的神色。
“大乘佛寺的恕己法师入世修行,天下生灵无不趋之若鹜,所行之处沉珂尽百鬼消。世人为他著书修庙,赞其为小如来。”
“红尘多歧路轨道,传言得恕己法师舍利子者可一朝得道。世人欲割其肉饮其血乱其身,却不知通天之路早已断绝。”
“方丈怜悯恕己生来多艰,遂取法号恕己愿他不负众生苦,但恕己却仍以神魂筑通天路。”
郑远几句讲述了《还佛》主线,杨问渠听到小如来时脑海中有什么东西一闪而过,他没能抓住,随后若有所感:“你想找恕己?”
“对。”郑远找的就是恕己,他剧本写了十年,演员当然不能含糊。恕己作为《还佛》的唯一主角,选角稍有差池都会对整部电影带来极大的影响。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恕己的原形应该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杨问渠气质温和,但毕竟是三十多岁的人了,眼角的皱纹显示出他并不年轻。
杨问渠说得没错,在郑远的初始设定中,恕己是一个不到二十岁的青年,小如来的“小”字也是因此而得。
可是想找一个演技和片酬都符合要求的演员已经很不容易,再加上年龄限制,《还佛》开拍怕是遥遥无期。
杨问渠是郑远见过的所有演员中综合条件最合适的,否则他也不会如此紧追不舍。
作者有话要说: 春儿:话剧好好看!老师们好棒!
齐重焰:嗯嗯嗯!
【感谢评论区策马小可爱的交流,我会努力把春儿写得更好的~】
中考的宝贝儿加油!!!!冲!!!
感谢在2021-06-17 21:00:00~2021-06-18 20:59:5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布拉德x伊修卡 1个;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34章 会所
《还佛》在后期中需要用到不少特效, 这部分郑远计划联系国内顶尖的特效公司来制作,或许国外的技术可能会更好,但关于仙侠, 他认为只有国人才能做出他想要的效果。
特效的价钱是按秒计算的, 这才是最烧钱的部分。
郑远算了一笔账, 要想做完《还佛》的特效至少需要八千万, 拍戏期间的场地、道具人工和衣食住行少说一千万,再加上演员片酬, 一个小目标没了。
他之前拍的两部小成本电影, 都是为了给《还佛》积累向验,等真正开始着手《还佛》的筹建, 郑远才发现小成本和大制作之间的区别远比他想象中要大。
郑家是做实业的, 虽然家底丰厚,但也不可能一下拿出大笔资金来支持郑远拍电影,尤其是在《还佛》扑街的可能性高达百分之九十九的情况下。
郑远拿出自己的全部身家, 又想方设法让家里赞助了一部分,还拉了几个发小下水, 勉强凑够了九位数。
再多的话他可能只有瞒着家里找银行抵押不动产贷款了。
郑远不是没有找过投资商,奈何每次见到人,对方一听《还佛》原文有几百万字, 还没有粉丝基础,立马翻脸。
在《还佛》创造初期,郑远曾有过将其在网上发表的想法。但是因为创作过程中太不顺畅,有时候一连几天郑远都无法写出令自己满意的内容,甚至之前写的也向常会被推翻重来,郑远便想等全部写完以后再进行发表。
郑远大学就读的是影视学院的编导专业,随着就读课程的深入, 郑远突然产生了将《还佛》拍成电影的想法。这个念头犹如生命力顽强的种子在郑远脑海中迅速生根发芽,逐渐长成参天大树。
既然要拍成电影,郑远便暂时放弃了发表到网上的计划,以至于《还佛》都写完这么多年了,看过原文的仍然只有郑远自己。
但对于投资商而言,一个读者都没有的《还佛》更没有投资的前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