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1 / 2)

两年了,知道了颜鸿对自己藏着那样深心思后,康熙不是没有想过借此直接去掉颜鸿储君之位。毕竟,一个被私人感情所左右太子绝对不能担负起这个大清未来。何况,从颜鸿身上,康熙看到了自己那个为了一个女人置整个大清江山于不顾父皇影子,就算这两年来,颜鸿所做政绩一一传来,整个大清国力是提高增强了不少。光只是每年不用为粮食过于发愁担忧这一点儿,就足以为颜鸿增添了许多筹码。

可是这孩子自己找人试验番邦传过来种子成功后,增加了粮食产量,却丝毫不居功,反倒毫无私心地让他这个父皇承担了这些虚名。

就是这样矛盾纠结中,康熙度过了这两年。太皇太后病重,他一封又一封加急信件过去,收到颜鸿已经着手启程回京消息时,日夜难眠,辗转难安,只盼着自己能够飞到颜鸿身边去心思,却让康熙明白,原来,所有挣扎和理由,全不过是借口。

真正原因,不过是他也如自己父皇一般,不可救药地将颜鸿放了重要心房。

所以,他才没有颜鸿可能威胁到自己地位,做下贡献,取得功劳太大情况下,还不担心他功高震主,没有想方设法地干脆夺了他储君之位。甚至,还为他打点照顾。甚至,还下意识地这两年对胤礽学业抓紧了许多。

不过是因为那一句如果他储君之位难稳,希望是由胤礽来接这个太子之位。

康熙不用想都知道颜鸿为何如此,不过是因为两人自幼相依为命,感情笃厚,即便颜鸿失了储君之位,假设是胤礽来接替这位子,定也不会对颜鸿多接近他这个父皇而生出惶恐阻挠心思来。

“承祜,别来无恙?”

明明心头百转千回,可开口第一句话却是如此小心翼翼,康熙自己也不由得为自己小心感到些许气馁。可两年了,两年时间不长却也不短,康熙也无法确定颜鸿心思是否始终如初!

作者有话要说:银月冰月扔了一个地雷投掷时间:213-11-618:28:2

谢谢亲地雷,已经是第二个了说!

双送上!继续默默地圆润地滚回去码字……明天早上连着四堂英语课……苦逼……

第52章 清康熙10

第五十二章:清康熙

康熙二十六年,太皇太后驾崩已经让这个年过得有些凄风楚楚,可正应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俗谚,太子颜鸿一纸奏折直接让本来压抑朝堂直接掀起了滔天巨浪。

自古以来,有因为储君失德而被废黜,却没有一国太子自请下台。是以,当满载着盛誉归朝颜鸿本该享受鲜花盛赞之时,当着满朝文武之面,朝会时突然上表奏折,言道自身言行品德才能无法承担一国储君之重任,请求圣上另外考虑其他储君人选时,满朝文武瞬间就沸腾了!

这两年颜鸿为天下,为朝堂,为大清所做一切,文臣武将就算不能历数家珍,也能够言说一二,若说颜鸿才能品性无法胜任储君之位,那剩下皇子中,又有谁能够超越?且不说比过颜鸿,便是寻找一个能够与颜鸿比肩而立也是艰难。因此,当下便有许多朝臣表示了反对,是大力劝说,可康熙沉默,索额图也选择了摇头示意后,再加上颜鸿坚持,这场朝会终还是没有得出什么确切结论后散朝了。

乾清宫中,康熙望着跪地上颜鸿,不由得又想起了时隔两年初次这间房中再见颜鸿时感慨。两年前,颜鸿临别前凿凿言辞犹耳畔,只以康熙深入骨髓戒备犹疑又怎么可能会轻易相信少年人心性未定时话语。那些山盟海誓,甜言蜜语,康熙当年年少意气风发时又何尝未对后宫中如花美眷们说过。只是,誓言许诺再怎么甜美,也总归是一场风花雪月,后也不过是如海市蜃楼一般,利益面前化作一场烟雾。

常言道,将外君命有所不受,颜鸿这雏鹰有了自由展翅蓝天,享受过绝对权力带来尊荣权力后,又怎么可能会轻易地将这些权势拱手让人。一方面,康熙颜鸿不断成长同时,内心作为一个父亲骄傲着,甚至因为两人之间突破了伦常亲密而带着些许难言信任,可另一方面,作为一国君王,康熙骨子里多疑戒备又让他对颜鸿成长不由得忌惮,甚至已经不动声色地安排下了很多后手。如果颜鸿一旦有了什么野望,或者超过了自己掌控,就能够一举将之拿下。

可今日颜鸿毫无征兆一纸奏折,却让康熙心中原本已经高高筑起防御心墙,轰然崩塌。一方面,作为一个君主,康熙很清晰地知道颜鸿这样一个储君才能够好地继承他大清江山,另一方面,私心地,男人自尊心得到了极大满足同时,又卑劣地想着满足自己私欲,既然是颜鸿愿意主动放弃自由高飞天空,自愿走进他樊笼,他为什么不顺着他心意,直接折掉他双翼,囚禁身边,从此叫他只属于自己。

这些纷扰念头,看到颜鸿没有半分辩解,只是固执地跪下,一言不发地请求他准许其自请辞去太子之位奏折后,理智慢慢归拢。闭了闭眼睛,现还不是时候。如今颜鸿声誉正盛,便是他自己上奏辞去太子之位,可真得让天下百姓知道了,怕是也会疑心是他这个君主不喜而暗地里做了些什么。何况,胤礽这两年虽然长进不少,却还没有成长到可以独当一面地步,无论如何,现时机都还不合适。

没有人知道这对父子俩书房中到底谈了什么,只知道,康熙二十六年过去,迎来康熙二十七年之际,颜鸿依旧是大清朝太子,只是,年后朝会上,惠妃所出胤褆以及同颜鸿一母同胞嫡二子胤礽也参与到了朝会中,虽然只是旁听为主,并不发表政见,却也让有心人看出了动向。

再加上一则有关颜鸿外两年因为一场意外而伤了命根子无法传宗接代小道消息世家贵族高官之间隐秘地传递开来,大家似乎也因此真得弄明白了为何颜鸿年前那番自请背后深意。一个无法传宗接代太子如何让这个王朝传承下去,虽说可以过继子嗣,可现圣上健,又有其他兄弟,又不是如前朝落魄到只能够过继子嗣地步。

大家注意力很地便被转移了,二月,御史郭琇参奏明珠、余国柱等结党,一时满朝哗然,随着康熙雷厉风行地处置了明珠之党动作,一时朝中重臣人人自危,谨小慎微。而随着明珠党羽覆灭,一直同明珠朝堂中形成二足鼎立局面索额图一党,便刹那间摇身一变一家独大。加之,明珠事件之中,明眼人都能看出太子颜鸿依然深受皇恩器重,年前那番自请辞去太子风波便如春梦般了无痕迹了。

这一年,除了后宫中又有一名皇子诞生,却是胤禛同母胞弟胤祯之事让皇宫添了喜气,也让颜鸿对康熙失望又加重几分,算计之心愈重了几分之外,便也只有噶尔丹入侵之事添了些纷扰。转眼间便又是四季轮转,秋去冬来,迎来了康熙二十八年。

正月,康熙定下了第二次南巡计划,这次康熙南下却是留下了太子颜鸿监国,身边带上了胤褆和胤礽两个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