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页(2 / 2)

梁好运做事专心,没人打扰能做到心无旁骛。

摄影师给她拍张照,梁好运都没发现。

县领导说声请,梁好运下意识扭头看一眼,看到多了四个人,三男一女。女的三十多岁。三个男人两个五十左右,还有一个也是三十出头,脖子上挂着一个相机。

梁好运迎上去:“你们好。这么快?”朝墙上看去,果然才一点四十。

记者的眼神闪了闪,美丽的女子并未消失,顿时禁不住说:“梁厂长真年轻。”也出人意料的漂亮。随即解释,“以前记得这边路不好,以为至少得两点。没想到几年没来,路居然一马平川,十来分钟就到了。”

县领导找到机会,“记者同志有所不知,从这边到市里那段路是梁厂长出钱拉山皮请工人修的。”

记者惊讶,“还有这事?”看向她的搭档,怎么没听说过。

县领导解释:“梁厂长的意思她也是为自己修路,没必要弄得大张旗鼓人尽皆知。你们以后再往这边来,可以坐公交车。市里有辆公交车直达这边,终点就是咱们食品公司。”

这班公交车还是县领导去市里死缠烂打磨的。

主编也没料到梁好运才貌双全,忍不住说:“常言说,要想富先修路。梁厂长做到了。梁厂长这么年轻,后生可畏啊。”

县里即将出来以为青年企业家,县领导与有荣焉,“梁厂长不错!就说咱们这个工厂,别看就几个车间,其实都是规划好的。梁厂长特意请帝都大学建筑学院的老师设计的。”

往常只听说体育馆、地标性建筑请人设计,一个小小的食品厂这么讲究,几人还是第一次听说。

来的路上怎么也没想到梁好运身上这么多故事,记者迫不及待地想开始她的工作。

主编倒是不急:“梁厂长,能不能带我们看看?”

“可以。不过远处都是荒地。能看的也就这边。”

管中窥豹。

只是生产生活区就足够了。

主编:“从哪儿开始?”

“车间吧。离的近。生活区在后面。”梁好运道。

众人跟随梁好运先去方便面生产车间。

梁好运过于年轻,主编没对这个食品厂抱有太大期待。然而一进去,他就意识到他先入为主了。

主编去过大型国有食品厂。那里的工人穿着工作服,好运食品厂的工人也穿着工作服。窗户都是玻璃,里面亮堂堂的,工作服又是白色的,主编一眼看去,就觉得特别舒服,整洁。

“你这个厂,挺规范啊。”副主编道。

梁好运:“也不是很规范。我打算过几年多给她们配上一次性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