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听说过机会总是留给早有准备的人。”
记者讶异。以前听周围老乡说,梁好运只有初中学历,没想到梁好运如此机智,“听说梁厂长初中毕业,不可能是因为学习不好没考上吧?”
梁好运这次没再隐瞒:“我的事你们可能看过。三年前七八月份吧,有一篇报道,儿子和儿媳妇把婆婆害死,他们的女儿又顶替无父无母的侄女——”
“你就是那个梁好运?!”新闻敏感是新闻记者必备的素质,这篇报道不是《青年报》登的,而是刊登在检察报刊上,然而因为这件事在教育局和普法教育两处掀起了轩然大波,记者至今依然记得清清楚楚。
报纸上没有刊登梁好运的真实姓名,但当初这事在市里闹了许久,看过报纸的都知道她叫什么。主要还是因为她的名字跟她的经历比起来,更像一种嘲讽。
记者看到梁好运点了点头,顿时不知该说什么,难以用语言形容她现在的心情。
只因他们做梦也不敢想,那样的女孩子还能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希望,还能带领一群农村妇女创业。
记者平复一下内心的激动,对她领导说:“我觉得得两期。”
主编也没料到有这一出,“梁厂长,介不介意我们把你以前的事,一起刊登出来?”
“不介意,我行的端做得正。”梁好运笑着说:“写出来也好,一来普法,二来也能激励那些在苦难中的人,无法像我一样幸运,也可以来我的公司上班。”
记者对她越发佩服,哪怕是场面话,人家能想到也挺厉害的。
“梁厂长,你当初决定办厂也是这样想的?”记者问。
梁好运摇了摇头:“那倒没有。我没那么高尚。”
第47章 后续
众人哑然,没想到她这样诚实。
即使只是谦虚,她能不假思索地给出这样一句,可想反应多么机敏。
记者有预感,今天是她第一次采访梁好运,但是绝不是最后一次。
记者看向她领导,还有没有什么指示?
主编对摄影记者道:“给梁厂长拍张正面照。刊登两期可能需要四张。最后一张梁厂长有没有什么想法?只要不拍你们公司的食品都没问题。”
“我想过。”梁好运笑着说:“拍一张合照,我跟车间的工人代表,您看呢?”
主编看看副主编,副主编颔首。
“这个主意不错,去车间拍?”主编问。
这点梁好运倒是没想过,“在院子里呢?背景是几个车间。”
主编想想外面的情况:“也行。”
不远处就是巍峨的青山,寓意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