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他委托的这个人,让他难以信任。
这个问题,老猫还真是不好回答。他思索了片刻,问弥月,“你是怎么想到要来滨海的?”
他觉得弥月满大街找人的样子,不像是追着什么人来的,倒像是有了这个地点做线索,所以特意过来查证。
弥月被他问的一愣,“当然是……半路上打听的。”
“找谁打听的?”老猫挑眉,眼神里透出几分怀疑,“这人跟你说,被偷的乐器送到滨海来了?这人可靠吗?”
弥月想起夜色里那两只有些油滑的大猫,不确定的说:“应……应该吧。”
“什么叫应该?”老猫觉得他这个回答好像不大靠谱的样子,“万一指路这人跟偷你们东西的人是一伙儿的呢?”
带走乐器的人猜到后面会有人追,故意给追兵设个套不是很正常吗?老猫不明白弥月为什么会对指路的人抱有这么大的信任。
弥月被他用关爱智障的眼神盯着,有些招架不住了,只好勉强做个解释,免得老猫真把他当成是弱智。
“其实滨海和云台这两个城市,我本来也打算都看看的。”弥月的声气都不自觉的弱下来了,“既然有消息,不管真假,我总要先往滨海走一趟。”
这个解释,老猫就觉得比较能理解了。弥月要是真的随便被什么人就能忽悠到歪路上去,那他真的要怀疑一下这人的智商了。
老猫说露出思索的表情,眉头也皱了起来,“我跟着你跑到滨海,还什么情况都没打听到呢,按理说王小虎没必要在这个时候亲自跑过来……除非有什么事,非得他亲自出面不可。”
弥月,“……”
弥月对王小虎没那么深的了解,不可能从这个角度去分析他的行为模式。
而且……他开始觉得王小虎这个话题搞不好只是个幌子。
老猫是在试探他。
而在经过了这么一番你来我往的试探之后,弥月开始觉得自己的智商真的不大够用了。
老猫似乎从他这里套走了一些消息,但他却仍然看不透老猫的用意。
弥月一方面觉得他说的那些欠王小虎人情的话有些像真的,但另一方面,他又觉得老猫这样主动找上他,总显得有些不怀好意。
拿不准这人的好坏,又没办法把他撵走。弥月自我斗争了一会儿,就有些破罐子破摔了。
他想,这人乐意跟着的话就让他跟着好了。反正东西也不在他手里。他光棍一个,也没钱,实在没什么可让人图谋的。
*
作者有话要说:
第19章 弦轴 有没有像样一点儿的琵琶?
老猫问他,“继续逛?还是回去?”
“我还想看看那家叫‘老章记’的店,”弥月指了指长街的另一侧,“就在‘富源号’旁边。”
来过这条街的人都知道富源号,因为它是整条街上规模最大,门脸也最气派的一家店。
老猫刚才从“富源号”门口经过的时候,还看到店铺门口挂了好几个牌匾,什么“古董收藏协会”、“xx拍卖行”之类的,也不知是真是假。
再一次从“富源号”门口经过,老猫就留意了一下店门口的那一长溜儿的黄铜招牌,见中间的一个牌子上标注的是“时光拍卖行”。
这几年各地都在搞城市建设,古文化街也经历了数次大规模的翻修。尤其是主要街道,不但路面加宽,两侧的店铺也都做了统一的规划和修改,大小、格式都保持了统一风格,就连门脸和牌匾也都按照要求做成了同样的尺寸。
“富源号”作为整条街上最有规模的古玩店,盘下了约莫三到四个正常大小的店面,楼上楼下全部打通,首先在外表上就显出了一股唯我独尊的气派来。
弥月从“富源号”门口经过的时候,注意到店里的柜台、桌椅都是一水儿的红木家具,果然财大气粗。
在这样的情况下,同样是老字号的“老章记”就像个受气的小媳妇似的,虽然紧挨着“富源号”,但硬件条件看上去就没有人家光鲜,而且卖的商品也不大气派,都是小件。不像“富源号”,站在大街上就能看见柜台里摆放的各种亮闪闪的瓷器、金玉雕件,又富贵,又有派头。
“老章记”的面积不大,除了临街一进门的地方摆放着玻璃展示柜,其余三面都靠墙摆放不同的商品。一侧是各式的乐器,一侧是金玉首饰,另一侧是各种小件杂项。
店里的柜台也略有区别。看上去像是从不同地方收集来的旧东西,不但材质不同,大小也有一些区别。老板似乎也不在意,反而用不同的柜台来展示不同的商品,也算别具匠心了。
老猫看见店里挂了满墙的各式乐器,就明白弥月为什么要回来了,估计这条街上就属这家店乐器最齐全。
弥月还在东张西望的打量店里的布局,就听老猫凑到他耳边问了一句,“这都是古董吗?我怎么看着不大像啊。”
弥月忍不住躲了一下,觉得这距离也未免太近了,他都感觉到他的呼吸吹在他耳朵上的气流了。
话说他们俩有这么熟吗?!
他没有注意老猫说的话,但从他们身后经过的店员却听到了。
店员三十来岁的年纪,中等个儿,满脸都是和气的笑容。他对老猫说:“这位先生说的没错,这些挂起来的都是二手琴,时间最长的也才二十多年,不算古董。”
弥月这才反应过来老猫刚才提了什么问题。他顺着老猫的视线看过去,见摆放乐器的这一面墙上垫着深色的丝绒,上面错落有致的挂着不少乐器,琵琶、古琴都有,看上去确实都是有些年头的旧东西。
“要说古董,这个才是。”店员说着,示意他们看柜台里安放的一把二胡,“这是我们老板的传家宝,少说也有个两三百年的历史了。”
老猫看不出这东西到底多少年,不过木质和蟒皮看上去都保养得不错,也没有什么明显的损伤痕迹,确实像是一件古物。
他又往弥月身边凑了凑,小声问他,“两三百年前就有二胡了?”
弥月忍不住又往旁边躲了躲,有些无奈的扫了他一眼,“这东西最早的时候叫奚琴,发源于中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唐诗里有‘琵琶胡琴与羌笛’,这里的胡琴指的就是二胡。”
老猫啧舌,“这么早就有了?”
弥月不理他这外行的话,仔细打量柜台里的二胡,一边称赞它保养得好,一边开始跟店员套话,“有别的古董乐器吗?”
店员有些遗憾地摇头,“乐器这东西不好保存。我们店里也收过一些古董乐器,不过都有不同程度的破损。请人修复还得花钱,就算修复好了,也不能用于演奏。主要还是卖不上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