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2 / 2)

朱标有点惊讶,但一想其实也是时候了,于是点点头:“你忙吧,多注意帅府的安全。”

吴策深深地低下头去:“是。”

修整了一番,第二天下午朱标才发现这普通的师父一点也不普通。

李善长是个什么都会一些的人才,只要是老朱同志想要的,他都能想出办法弄来一点。包括人才。

这一年就是个人才丰收年,刘基、宋濂、章溢、叶琛都被他推荐到了应天府来,这里面的宋濂,就是朱元璋安排给朱标的师父。

朱标所知道的关于宋濂最著名的作品,就是那篇《送东阳马生序》,他上初中的时候背了好久,现在一提起来,也满脑子都是句子,还是忘不掉——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写得很好,但是真的好难背。

到了马秀英特地吩咐收拾出来的地方,宋濂早已经等在了里面。

他今年已经五十岁了,对古代人来说不是个年轻岁数,但是在这灵气充沛的世界里,倒也就算不上是个大岁数了,可以说是不上不下,胡子白了一些,头发也坠上雪花,腰杆却还挺得笔直。

也许是为了留下好印象,宋濂把自己收拾得特别干净,着装也很整洁,有些长的脸上带着严肃的表情,嘴抿得很紧,把下颚的线条都连带着绷紧了,朱标一进来,他就瞪起了眼睛,直直地看着他。

这是天生的好师父。

朱标赶紧弯腰鞠躬行了一礼,努力让自己的恭敬信号四散出去:“弟子朱标,见过老师。”

看到他是个懂礼听话的孩子,宋濂的表情才柔和一点,回应道:“起来吧。”

书房里简单的放了三张桌子,一张是朱标的,一张是宋濂的,还有一个放着书本笔墨等的教学用具。

窗边有几盆花,简简单单的,不艳丽也不过分素净。墙上挂了山水画,除此之外也没有别的。

宋濂打量朱标一番,满意道:“公子请坐。”

朱标立刻道:“师父先坐。”

情况特殊,得各论各的,就好像你管我叫哥,我管你叫爹一样。朱标是上位,但是宋濂又是老师,宋濂不可能太过逾越,朱标也不可能太过放肆。

但是放在宋濂这边,他可以适当得只做一些表面工作。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先不提感情的问题,是否尊敬师父会严重影响一个人的名声,何况师徒在古人眼里简直是不能更加可靠的关系,朱标拜了宋濂为师,相当于他们已经永久的捆绑在了一起。

宋濂搬来几本书,朱标一本他一本,念道:“《诗经》、《礼记》、《春秋》,先学这几本。”

他突然又道:“嗯……想必公子已经学过三字经论语等书了?”

朱标道:“学过了。”

“字呢?有没有临摹过帖子?练得怎么样?”

“临摹过了,练了一些唐人的帖子。”

宋濂考了朱标几句,发现他都回答得很好,不由更加满意,抚须笑道:“很好,公子的基础很是不错,等五经稍稍学过了,就可以学些史记等书。公子不需当官,也不需学得太过明白,学这些东西主要还是为了明智。”

朱标松了口气,看来宋濂并不是特别迂腐的文人,不仅懂得因材施教,还会挑选重点来教,自己的学习生涯应该不会特别痛苦。

他这么想只是因为他学得不错,又听话的原因。等到朱樉、朱棡上了学,宋濂被派了临时教书的任务后,怕是能被他们气个半死,老朱同志的鞋底子到时候也就又会多出除了走路以外的任务。

两个人磨合了一下午,对彼此的初次印象都很好,一个因为师父的才学更加尊敬,一个因为徒弟不骄不躁更加满意,愉快道别后各自朝不同的方向走了。

还没进院子,六出白就甩着尾巴出来迎接朱标,舌头吐出来喘气,蹦哒着去蹭朱标的腰。

朱标狠狠摸了摸狗头上的白毛毛,心里想着明天早点起来去见见刘基。

翌日有雾,露水结在落叶上,湿漉漉的铺了一地。

小厮来报说朱元璋回来了。

第15章 幕后黑手

“标儿,来,让爹抱会儿。”

朱标木着脸躲开沉重的父爱,闷声道:“爹,我已经长大了,你可以去抱三弟。”

朱元璋瞪眼道:“那能一样吗?过来!咱就要抱。你是咱的儿子,不让咱抱让谁抱?”

这是喝了酒在犯浑。

有人喝了酒会倒头就睡,有人会大发脾气,还有些会性情大变。老朱同志喝酒以后容易上头,明显变得比平时幼稚一点。

马秀英端着一碗醒酒汤过来,有心给朱元璋灌下去,见他摆出一副气鼓鼓的样子捉弄儿子,无奈道:“重八,来,你先喝了这碗汤再说话。”

老朱同志接过碗,看也不看这是什么,直接一口闷了,笑道:“妹子啊,这次咱出去,平定了一些地方,也安排了一些将领,别的不说,地盘起码是稳定了。”

“我知道你是打了胜仗回来的,不然也不会大早上就喝酒。”

朱元璋道:“咱手下都是些大老粗,喝起酒来恨不得用缸喝,那舀酒的勺子,比藤上的葫芦都大,咱要不是他们的老大,怕是能喝到栽过去,醒来时发现头在土里。”

马秀英被他逗笑了,边笑边替他挂衣服。

安抚了自家妹子,交代了情况,其实朱元璋也是变相安抚了自己,他的这些话没人可以听,也不会让别人听,只有回到他自己的“家”里来,才会向外吐露,吐露出来了,精神也就变得平和稳定一些,少掉战场上拼杀的戾气。

心事让别人知道,有时也会让自己觉得安心的。

老朱同志一安心,就开始继续针对朱标。

“你娘抱你可以,咱就不行?”

朱标躲到桌子对面去,反驳道:“娘也不能抱,爹你是从哪里看见过娘抱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