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1 / 2)

人类在远古的时候被鬼妖支配,修行者虽有一些,但数量稀少,无法影响大局,部落的领袖如普通人一样,稍有不慎就被屠杀。

直到第一位皇帝建立王朝,学会勾连龙脉地气,上层的体系才有了保护,能够运转一些基础的办法,整合底层的挣扎者,联系修士除掉猖狂的大妖大鬼加以震慑,不至于死伤惨重。

随着时间流逝,一部分妖鬼展现出无害的特质,甚至与人类通婚居住。但对于大众,它们只存在于口口相传的故事之中,像是关在笼子里的野兽,远看毛绒绒的,把你和它放在一起,那就要命了。

如今乱世初定,人们对“变化”的接受能力最强,配合朱元璋这样一位乾刚独断、功高盖世的掌权者,加上镇妖司的业绩,能容忍它们为人服务,参与工作,其实已是很大的进步。

想到那些肚中生水、眼中生发、面庞生毛、画皮掏心、骷髅伴眠的残害事件,蚊虫尚且令人害怕,何况这些。有几个人能忍受的了?

如果用道士妖怪参与调查,相当于任由邪魔外祟作乱,冲击秩序,想必这也是天道从前加以限制的原因之一。

朱标只得转变想法:“那就让三法司共同审理,怎么说张昶也是中书的参知政事,不能草率处理。”

“证据确凿,怎么叫草率。”朱元璋把桌上的两张纸抓起来,“你看看这些,暗线来报,杨宪动了一次手,说明另一张是真的。你说是哪个?”

没等朱标回答,朱元璋就继续道:“不管是哪个,他都得死,而且咱要他比死还难受!”

“儿臣只是对诛九族这一点……”

话音未落,门外有人进来了。

“臣浙江道巡茶御史袁凯叩见陛下。”

来人是一个留着细长胡须的老头,依稀能够看出来帽子下的头有点秃,面相精明,嘴角下撇,看起来有点严肃——作为十三道监察御史必然有其能力。

黄禧应该是被交代过有人来了以后可以直接放进来的命令,所以朱标没听到通传声。

“起来吧。”朱元璋道,“你来的正好,咱和太子有争执,你来评评理。”

倒霉。

朱标和袁凯心里同时浮现出这个词。

一个是为了袁凯,还有一个也是为了袁凯。

“臣还不知道陛下与殿下在说什么事情。”袁凯斟酌道,“臣不敢妄加揣测。”

“太子。你讲给他听。”

朱标把两人的决定说了一遍。

袁凯的冷汗立时流了下来,张昶的事他是知道的,在京的官员,没有几个会不清楚那天朝会上的弹劾。

事情闹得很大,锦衣卫查抄后就更大了。

怎么办呢?要是站在陛下这边,就得罪了太子,站在太子这边,就得罪了陛下,不杀张昶的家人,有通敌卖国的嫌疑,杀了他们,又有不仁残暴的名声,实在是四面为难,怎么做都对前途有碍。

沉默。

朱元璋和朱标都看着袁凯,逼迫和怜悯的目光一同作用在他身上。

袁凯的脑子飞速运转起来,知道如果非要得罪一个人,最好去得罪太子。

一朝天子一朝臣,皇帝父子的关系再怎么好,大臣们毕竟也只能叫一个人陛下。可东宫那些僚属一得罪,岂不是得罪了九成的朝廷?再者朝野间早有戏称,陛下自己就是最大的太子党,真的驳了殿下,指不定陛下最先着急……

“为什么不说话?”朱元璋问道。

袁凯的汗已经坠在额头上,他决定折中:“陛下的办法是正理,而太子殿下仁慈,臣以为两种方法都没有错,都是世人所推崇的。”

朱标默默叹了口气,不忍地偏过头去。

果然在下一刻,朱元璋勃然大怒,猛地将一桌子的奏本掀翻,指着袁凯道:“亏咱还让你去浙江巡茶,现在一看,咱真是瞎了眼了,你能巡出个屁来!”

袁凯慌张跪下,伏首道:“陛下何出此言?臣,臣请陛下解惑。”

“老奸巨猾,首鼠两端!”朱元璋从桌子后面冲出来,像一只愤怒的狮子,“你这样的小人去巡茶,一定和当地官商勾结贪墨。”

“臣——”

“咱问你问题,你说咱和太子都对,咱要你有什么用?叫条狗来,它也会对着两个人都叫一声!”

“臣说的话都是肺腑之言啊陛下!”

“来人,把他拖下去,他不愿意说实话,就让他去狱里陪着张昶!”

圣旨一下,门外进来两个侍卫,一左一右抓住袁凯的胳膊,把他拖了出去,袁凯似乎是被这突然的变故吓到了,竟然没有喊冤,直愣愣的像一根木棍,因为速度快,脚后跟接连划出刺啦的声音。

等到人影彻底消失,朱标看着因和袁凯对峙,跑到面前的朱元璋,问道:“父皇,你这是在做什么?这样的问题,问谁也是不可能得到回答的。”

“你娘就能。”

“母后是父皇的妻子,袁凯难道也是吗?”

“扯淡!”朱元璋险些被逗笑,“他哪里能和你娘比!”

“父皇刚才说,牵一条狗过来,也会冲着两人叫,但就算是狗,真正的主人也只有一个。袁凯是父皇的官员,何必因为一个问题这样侮辱他。张昶的事,我们可以再讨论,为什么要在别人身上走极端?”

朱元璋盯着朱标,仿佛看到了小时候常见的教书先生,牛在坡上吃草,他在山下书堂的外面蹭课,那里头的先生就是这么一板一眼的,还会拿尺子打小孩儿手心。

“标儿,你怎么跟个老头似的。”朱元璋端详着朱标的脸。

朱标深吸了一口气:“父皇,儿臣在认真讲话!袁凯身上是不是有儿臣不知道的罪行?父皇是不是另有深远计划?如果有,请告诉儿臣,如果没有,儿臣实在不能理解父皇的所作所为。”

朱元璋想到前不久的教训,老实道:“前不久他袁凯巡茶回来的奏本,咱已经看过了,咱记得你也看过了。”

“是。”朱标道,“触目惊心。茶田的赋税根本收不上来。当地的采茶大户在元廷当政时已养成了习惯,百姓们采茶从来收不到工钱,还要额外耕种大户的土地。”

“久而久之,他们习惯了这样的生活,知道自己吃了亏,却不敢反抗,派过去的官员反而打不破这种陋俗。个别的直接与大户勾结,更让他们不敢上诉,不信任官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