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1 / 2)

当年为了对付朱文正,他暗示了李饮冰去写弹劾奏疏,此人和朱文正有私仇,由他弹劾,是起到遮羞的作用,告诉诸大臣他们没有骨肉相残,将来史书上记一笔大家脸上都好看。

因为朱元璋毕竟对朱文正有些感情,出于迁怒,他并不乐意见到李饮冰,而光给事不给好处的老板是没有前途的,李饮冰升迁乃是朱标斟酌后秘密提拔。

这样一个人,说他有本事也好,没本事也罢,站队的能力确实是一流的,而在官场中,有这个本事绰绰有余,足够大红大紫。

那么他今天冒出来,是要当谁手里的刀子?

“陛下,臣弹劾中书省参知政事张昶。”李饮冰的脸上写满了正直,“张昶本是元廷旧臣,官至户部尚书,改邪归正后,不思陛下恩德,仍念旧主,臣听闻他曾当众言——吾若归元,仍不失富贵,可见他反贼之心不死,臣弹劾张昶,请陛下搜其宅门,以正视听。”

--------------------

作者有话要说:

文中使臣来访取材自《明史纪事本末》

其国东在,瞿塘三峡之险,北有剑阁栈道之阻,古人谓,一夫守之,百人莫过,而西控成都,沃壤千里,财富利饶,实天府之国。

吾平日为事,只要务实,不尚浮伪,此人不能述其主之善,而但夸其国险,固失奉使之职矣。

第182章 杨宪在行动2

李饮冰的话从嘴里吐出来,满朝的文武都是一惊,尤其是当事人,腿一软差点跪下。

胡惟庸和张昶的关系很好,李善长近日愈加有退隐的意思,他虽在事实上还没资格和杨宪叫板,心里已把这人列为一号的对手,听到这样的消息,朋友被指责和对手挑衅的愤怒一起涌上来,顿时脖子都粗了。

殿内安静了一瞬,朱元璋最先反应过来,也理应他最先反应,厉声道:“张昶,站出来,李饮冰弹劾你,你有什么话说?”

张昶从队伍里出来,两股战战:“臣绝没有私通元廷,陛下明鉴。”

朱标和朱元璋对视一眼。明鉴什么?根本不用明鉴。张昶心念故元是事实,虽然他尚且还停留在私下幻想怀念的程度,但已经算是威胁,言行举止格格不入,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反叛,杨宪为了权力把他点出来,两人都没有异议。

“太子,你带上一队人马。”朱元璋望向左下方站着的朱标,“下朝以后,直接去张府搜查,搜出了物证,拿下张昶。没有搜出来——李饮冰,御史犯法,罪加三等,你可记住了。”

“儿臣领旨。”

恭敬地等朱标答完了话,李饮冰才道:“张昶乃奸佞小人,臣绝无悔意。”

意思是就算找不到证据,李饮冰也不认为自己是错的,而一定是张昶这个奸臣使诈,蒙蔽圣听,上误国家,下害百姓。

中书省自己打起来了,本就没什么可汇报的朝会更开不下去,大家拖慢了脚步,在背后用异样的眼神看着杨宪,不敢走到他的前面去,而杨宪一回头,各个脸上却立刻都是笑,抬起胳膊向他拱手,一副你好我好的模样。

朝堂争斗本是常事,一般是上级打压下级,但像杨宪这样,用同级别官员来点三把火的,到底少见。

众人心里又佩服他,又忌惮他。

朱标从殿内领着人出来的时候,正巧遇上胡惟庸,见他神色愤懑,走近后咳嗽了一声。

“殿下。”胡惟庸吓了一跳,扭过身来,只看到衣服下摆就拱手道,“殿下有何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