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里的意思,虽然责骂了弟弟,主要还是将责任推向熊家。
“听你的话,这是误会一场,那依咱看也不要退婚了,咱已经把自己的聘礼要回来了,他们的嫁妆也退回去了,熊氏还嫁给你弟弟。”
杨宪急了:“这怎么能行呢?臣弟绝无谋害圣上的意思,他是……”
朱元璋打断了他的话:“你刚才说他顽劣是不是?”
今天发生的事都太快了,杨希圣本不是什么机灵的人,有些小聪明罢了,猛然扯上这么大的变故,六神无主,被杨宪拉着来到武英殿里,不尿裤子就算对得起年龄,此时哪敢说什么,连求饶表忠心的话都说不出来。
朱元璋是什么人,一看就知道地上跪着是个的胆小鬼,没有胆子算计自己。
早在杨高孟见过朱标的那天晚上,父子两个就隐隐有了猜测,只是他们本来就要制衡两派,故而对这些都是默认的,朱元璋虽因他们算计到自己头上而愤怒,但他本来也不太想娶熊氏,碍于面子不得不去做而已,将计就计,配合着李善长走到今天这步棋,倒也有点皆大欢喜的意思。
“既然你说他顽劣,那咱帮你管教管教,省得他日后为非作歹,再把你害了,你看怎么样啊,杨大人?”
杨宪紧闭双眼,砰的一声磕下头去,额头立刻青紫,既是在惩罚自己,也是在用这疼痛替弟弟哀悼:“臣谨遵圣意。”
杨希圣慌了,膝行几步,爬到杨宪身边:“大哥,大哥……”
杨宪头也不回:“闭嘴,这里是在御前,在陛下面前!没有什么大哥,只有大明的臣子。”
朱元璋为他的识趣感到满意:“好,咱也不是什么暴君,你的弟弟,就刺字发配吧,经此一事,让他长点教训。”
“……臣领旨。”
杨宪颤声道。
第205章 闲暇时光
除了李善长和杨宪,其余的大臣们,谁也不知道那天在武英殿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年节过后,正月十六,百官们上朝后,才发现李善长竟然请了辞,而且皇上已经恩准,只等收拾收拾东西,他就能回乡。
这是朝局前所未有的大动荡,京城里乱了半个月才静下来,胡惟庸彻底上了位,他一上位,以杨宪为首的浙东就疯了似的,找御史弹劾淮西的人,淮西这边的人有几个知道内幕,不知道的也无所谓,哪有挨了打不还手的道理,也找来御史弹劾回去。
一番争斗下来,处理的人比军需案还多些。
朱元璋坐在殿里乐开了花,每天收到的折子像雪片似的那么多,这时他还意识不到天下的贪官是杀不尽的,满心满眼为自己的成就高兴,觉得家国有望。
又过了几个月,盛夏到了,杨宪的人头落地。
胡惟庸摇身一变成了宰相,汪广洋被召回京,重新进入中书,用以制衡。
有平衡就有失败,这是天下的至理,谁也没有办法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