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2 / 2)

被捧到一人之下的位置上,不膨胀是不可能的,金银珠宝,他收了许多,美人美酒,家里也有不少,说是自污,实际上也是一种贪婪。

都说盛极必衰,物极必反,胡惟庸越来越招到别人记恨,一开始是一两本,后来是一两个人,弹劾他的话和文字,在京城里传得满天飞。

大殿上有御史指着他的鼻子骂,民间也有说书人戳他的脊梁骨。

有说他要谋反的,也有说他要给皇上下咒的,还有说他才是天命所归,生来就要坐龙椅的。

种种谣言,比李善长和杨宪时期要厉害了不止十倍。

从初期的不在乎,到现在的郁结于心,胡惟庸的鬓角变白,好像也没花多长时间。

秋分。

白日越来越短,早早的,中书值房就点上了灯。

议事房里,胡惟庸坐在正中的位置,脸色阴沉。下首还坐着几个人,分别是汪广洋、涂节,以及李饮冰。

人到齐已经有一阵儿了,可是谁也没有先开口,大家都低着头,偶尔用余光对视一两眼,目光中满是无奈和辛酸。

最终还是胡惟庸先开口了:“李大人,把你怀里的折子拿出来给大家看看吧。”

李饮冰在众人的视线中,缓慢地抽出十几本文书来,轻轻放在桌上。

涂节接了过去,一人发了一本,就那样看起来。

都是靠本事在官场混的,一心二用总能做到,胡惟庸没有体谅他们,自顾自继续道:“看看吧,这个月才刚开头,弹劾我的已经有十几个人了,你们说,我这个丞相当的真有那么不堪吗?”

没人敢接话。

胡惟庸继续道:“这些还算不了什么,最可恨的是玩阴的。说什么我老家的宅子夜半里冒红光,井水里生石笋,是何居心?”

李饮冰是个天生的投机者,杨宪倒台以后投奔了胡惟庸,念他当时在浙江一案中半睁半闭的态度,加上多少是个人物,胡惟庸也就没踢开他,让他加进自己的圈子里来。

何况如今他一家独大,这根墙头草也没有别的去处可以摇晃。

此时李饮冰就说话了:“丞相,有这样的事,我以为还是那些浙东余孽在暗地里操作,他们死得还不够绝,所以老惹出风言风语来。”

涂节忍不住看了他一眼,前脚还抱着杨宪的大腿,后脚就说什么余孽,这样自私自利的人,打着灯笼比金子还难找。

“哦。”胡惟庸道,“那你觉得我该怎么办?”

“属下以为,丞相可以让令兄的女儿早日与韩国公的侄子完婚,把勋贵们的心死死栓住,然后再好好敲打诚意伯一番。”

韩国公就是李善长,诚意伯嘛,自然是刘基。李饮冰出的这个主意,显然是要胡惟庸再稳固自己的地位,既然选择做权臣,那么就做一个顶级的权臣,卡在半中间最难受,谁也能来踩一脚,往高处爬虽风险大,但也顾不了那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