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2 / 2)

而韩信领数万前秦精锐,有备而来,兵众于彭越数倍相击。

若这也能败,真正是当杀头的无能。

韩信汇报战绩时,言简意赅:只道在抵济阴城的头日,便以计陷彭越,将其主力

尽数击溃,杀九千,俘一千人。

而彭越本人因见势不妙,脚底抹油得快,竟是直接将那数千部下撂在后头为他挡着,

自己则带着剩下精锐往河边跑去,身影很快隐没山林之中。

韩信稍追了十数里,便因怀有两重顾虑,而当机立断,命

将士止步回城。

一是彭越长期活跃于此,熟悉梁地地貌,且善于游击。

倘若贸然入林,对方兵寡,大可借山林隐

蔽灵活窜动,而他所领大军反如失了耳目一般,必将落入下风。

况且彭越所领残部,仅余数百,一时难成气候,追却

难麻烦得很,反易空耗兵力,受其牵制。

二则是韩信始终对咸阳局势有所戒备。

魏豹原为魏王,却因项羽觊觎梁

地,加上破秦立功不多,强行遭驱赶至河东一带,心中不可谓不怨恨。

而西魏国土,恰正处于楚国正中,为函谷关东

外,割开楚地东西二侧。

因项羽亲征三齐平叛,不说倾尽兵力,却也尽提精锐,率悍将同行,如今坐镇者除项羽亲信

旧部、大司马周殷外,便主要是前秦那三将 章邯,司马欣与董翳了。

项羽自傲于强横实力,又秉着速战速决的决

心,方将新都留于周殷等人之手,不惧三旧秦之将趁虚背叛。

韩信却禁不住多想一层。

割裂楚地、分开位处东西

的新旧王都的诸王中,殷王司马 、河南王申阳具曾为赵将,与张耳甚睦。

张耳曾与刘邦交于微末,彼此称兄道弟,

交情十分稳固。

再看楚都咸阳中,主事之周殷曾与黥布共事,据闻私交甚笃,以至于很是熟悉九江事务。

眼下黥

布吴 不应王召,态度微妙不清,与其相睦之周殷,又如何能全然取信?

乍看之下,黥布与张耳一派毫无联系,可一

旦其间多了牵线之人……便忠叛难了。

韩信既想到了这一层,便不愿低估隐患,遂宁可放弃追击彭越,亦未追去三齐

之地与主将吕布会合。

而是宁可顶着胆小怕事、空耗兵粮的名头,也要坐镇这一旦事发、必成扼要之地,等待霸王归

来。

韩信深知疏不间亲的道理,哪怕项羽来到,也未将重重顾虑道出。

周殷深得项羽信重,居大司马之位镇守国

都;而黥布早年追随项羽,立下战功累累,眼下亦未反叛;反观他人微言轻,立功微薄,丝毫不被项羽看重。

倘若贸

然出口,既将惹火上身,也将打草惊蛇。

因此,韩信在汇报军情时,对此思虑只字不提。

项羽端坐于主位之上,

听他讲述完后,沉吟半晌。

又漠然颔首,惜字如金道:“不错。”

他并不如何高看破彭越之功,之所以夸赞韩信

一句,是因他自入城以来,随意一眼,便见军列井然有序。

纵固守一方,多时未曾交锋,也仍士气饱满,更是难能可

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