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1 / 2)

披着额前半湿的头发,郑隽站在窗边一边用吹风筒吹,一边气恼地想着:错的肯定不是她,是这个世界。

这两个世界的审美就不一样,他们觉得这种才好看、这种才好听。

她只是卷错方向了!

是这个世界太危险,这不能怪她。

只要她努力……肯定还有希望把这些人的审美掰正回来!

郑隽吹完头发,当即打开之前注册版权的网站。

这个网站其实功能繁多,不仅能注册电子音乐版权,还能让有需要的人直接在这里进行版权交易。比如歌手购买词曲版权、编曲人购买歌词等等,写好的词曲放上去自己定价等人购买也可以。

之前郑隽注册的已经收到通知成功了。她叉掉那条信息,在房间内苦思冥想,把之前的痛苦化为动力,一口气写了三首歌,连带着之前那首,通通定了几块钱的低价,就在交易中心挂上去了。

我的歌再烂,几块钱总该值的吧?

郑隽心酸地想着。

过了十分钟,她又咬咬牙重新打开网站,把价格那一栏的几块钱改成0元,但是发行后按歌曲价格获得20分成。

这总不会没有人唱了吧?

又过了五分钟,郑隽再次打开网站,把通知栏的消息提醒给关了。

要是有人唱了不满意还骂,那我也不听!

连着三步做完,郑隽嘭地关上这个网站,打开

illiant开始刷题。

现在只有学习能给她一点点安慰了。

郑隽是看完网站就关了,却不知道她的作品已经在交易中心最新歌曲一栏挂着了。

这个网站看着简简单单,实际上业内人士多有关注。

缺歌的歌手会时不时来看看有没有写得好的新歌,会写歌的也会顺便关注下同行创作趋势,也有经纪人偶尔上来看看有没有好苗子可以挖掘,还有一些公司不干事提供不了什么助力的小歌手会来看看有没有能捡漏的……

当郑隽那几首歌刚刚放出来时,一看是不熟悉的名字,大多数人只当是个新手入行了。

业内敢标价要分成的就两种,要么是大牌词曲人,根本不怕没人唱没公司制作发行,直接要分成是要最大限度获得后续收益;要么是新人,怕前期成本就高了没人点进去愿意买下来唱。

这类新人,有渠道、现在手上不缺歌的都不会点进去,免得浪费时间,大浪淘沙能掏出金子的还是太少。

但也有少数人会点进去看看。

惠乐就是其中之一。她是个创作型歌手,自己专辑中不少歌都是自编自唱的,但最近有一首新歌实在是卡住了,烦躁得只能到处去找灵感。

她这张专辑准备叫做新生,是庆祝自己出道几年的,里面的歌也分别来自她不同时期的作品,描述了不同时期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