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1 / 2)

或是从自己研究领域的角度来谈接下来还能有的技术发展。

或是从商业角度畅谈未来还能有什么应用场景。

无数精彩的观点在这里迸发、碰撞,诞生出新的奇思妙想。

每当郑隽带着其他研究员在后面旁听时,上面演讲的人总是要谦卑几分。

郑隽现在的实力已经太高了,高到完全可以指点他们,他们总得更谨慎几分,免得出了什么问题!

而郑隽那场演讲,也有最多的人过去听。

演讲最后是提问环节。

有人举手问道,“郑老师,我们都知道您还非常年轻,却做出了这样重大的成果。

我之前看过关于您的采访,知道您一天只睡五六个小时,其他时间除了一点点运动和洗漱吃饭,都花在研究上。

请问是什么支撑着您做到这样,并走到现在的?”

关于郑隽的成就,已经很多人问过了。她怎么想到从弱人工智能突破到强人工智能方法的、她对科研需要天赋怎么看、她付出过多少努力等等。

再苛刻的人,看到郑隽耗费的时间也无法说她不努力。

天赋是无法抹杀,也无法改变的事实,所有人都懂,科研实在是一个太吃天赋的领域。

但是努力呢?

像郑隽一样努力总能做到吧?

对于这个问题,郑隽回答道,“是因为我想要第一。

我这个人一直不肯屈居人下,如果前面还有前辈,我也势必会挑战。我觉得我可以是最强。

既然前面有一个第一,这个位置让我看到了,那么那个人为什么不能是我!”

这不是一个问句,而是一个极其自信的肯定句,随着话语说到最后气势一点点升高。

对郑隽来说,如果有第一,那么那个第一就得是她。

说是平行世界养成的习惯也好,她独特的观念也罢。反正有了,那就得是她!

刚刚提问的那个学者大概二十多岁,也许是刚刚进入科研领域。这个答案实在是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他愣在那里,想了两秒,最后满脸敬佩地说,“受教了。”

这种一往无前的勇气,他没有。

他会继续向这个方向努力学习的!

会议室后排,悄然走进来的记者按下了快门键。

咔嚓一声,郑隽站在台上,回答这个问题时意气风发的身影顿时被纳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