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打听之下,才知道原来盘踞在这里的,竟然就是大德仙姑的起义军。这下宋辞简直无语了。
大德仙姑的起义军,本来是盘踞在汉中一带的。他们要北上关中一带,取道斜谷才是正途。若他们实在胆大,也可以学将来的魏延那样,兵行险招走子午谷。哪有绕一个大圈子,先向东走,再向北走的?这种舍近求远的行军方式,到底是哪位鬼才想出来的?他们哪来那么多粮草来供给大军?
无论宋辞心中再怎么抱怨也没办法,她现在只能乖乖退回去,看情况再行动了。兜兜转转,宋辞又回到了长安。不知道为什么,宋辞似乎和长安颇有缘分,总会莫名其妙回到这里。
到了长安城外,宋辞竟然又碰到了刘协,他居然还在那里钓鱼。一看见刘协,宋辞当即就想要躲避。那刘协似乎对她有一种感应,立马就发现了她。
这一回,刘协先是让周围的人待在原地,才快跑着向宋辞这里来。宋辞犹豫了一会儿,还是没有离开。
“阿姐,阿姐,我又见到你了。”再见到宋辞,刘协很是高兴。
“我都说了不是你姐姐。”
“阿姐年岁比我大,如此称呼也不过分。”
“你不怕你旁边的那些人指指点点?”
“我如今这个地步,还怕什么。他们肯维护我,我心中很是感激。不过不是我自己想要当皇帝的,这种有名无实、毫无颜面的皇帝,为何落在我身上?”
听到这话,宋辞暗自叹息。这刘协小小年纪,对自己的处境却也十分明了。顿了一会儿,她又问道:“……为什么要对我说这些?”
“不知为何,我与阿姐总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
“据说,汉中大德仙姑的军队就要打到长安城来了。如果再留在这里的话,后果难料,快走吧。”
“我已经派人,去传召各路人马入长安来保驾。只是不知道如今天下还有谁,肯听我这个所谓的皇帝的命令。”
“与其在这里坐等,不如向东走,至少那边稍微安稳一点。”
“洛阳已是废墟一片,回去有何用处?我若东出函谷关,诸侯必来争抢我,到时候我又成了他们手中的傀儡。与其如此,不如留在关中。若上天保佑,有人愿意进京保驾,我或可以勉强保住关中之地。若上天不佑,去见列祖列宗,也可以得个团圆。”
刘协说这话的时候,语气甚是悲凉,配合上他稚嫩的脸庞,让人感慨万千。宋辞的感触更深,联想到刘协这一生的遭遇,在回想他现在说的这些话。一时之间,宋辞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刘协见她不说话,露出一个十分开朗的笑容:“一切自有天命,非人力所能更改,阿姐不必如此。”
宋辞看了刘协很久,忽然问道:“我有一个问题,一个在别人看来可能是大不敬、要诛满门的问题。”
“如今君不君,臣不臣,还说什么大不敬。”
“你觉得,汉家天下还能保住吗?”
第67章 勤王
听到这个问题, 刘协呆愣了许久。他脸上的表情十分复杂,似乎有些错愕,有些愤怒, 有些惊讶,有些恐惧, 还掺杂着许多苦涩。
如此复杂的表情, 出现在一个不过十来岁的孩子脸上, 实在令人无比唏嘘。一看他的表情,宋辞就知道, 他肯定想过这个问题。恐怕他心中的答案, 是很多人不愿意承认, 甚至不敢想的。
许久之后,刘协才张口:“到了长安以来,我总在想着。当年子婴投降的时候,他到底是什么心情。想啊想总想不出个答案。他到了地下,又是以何种心情, 去见自己的父兄祖宗的?兄长现在若活着,我又何至于沦落到如此境地?”
宋辞默然。
刘协又继续说道:“阿姐你不知道,其实我也跑过。那时候我想着, 这可笑的帝王, 谁想当就谁去当吧。我都快跑到洛阳了,要是那时候我能跑掉, 说不定还能和逃难的百姓一起到南边去。听说荆州那里现在很太平,我宁愿去那里做一个无名无姓的平民。可是啊,我跑了之后,不知有多少人在找我。他们白天找晚上找,日复一日, 不肯放弃。后来有乱军杀来了,他们也不肯逃走,还是在找我。找到我的时候,死掉的人已是十之八九。我以为他们会对我有怨言,谁知道一见到我,他们就伏在我面前痛哭流涕。我不过是董卓扶起来的傀儡而已,即便如此,他们也不肯放弃我。从那天起,我就算再不想当这个天子,也无法一逃了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