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1 / 2)

“那你们什么意思?”

一旁的荀彧说道:“公……不,宋姑娘,陛下是想请你共谋大事,但又害怕连累你,绝无轻视之意。”

“这种时候,还谈什么连累不连累?这种事情如果自己不愿意做,就算有人把刀架在自己脖子上,那也只是赶鸭子上架。既然是一起干一票大的,就没有谁连累谁的说法。我也没有想过自己会连累你们。既然自己想做,那就没得说了。”宋辞又说。

她说完之后,刘协站了起来。他的神色十分激动,还隐隐带着一些慷慨的意味,他大声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三人今日就在这里设下盟誓,今后同舟共济,共同拯救万民于水火,永不相弃,永不背离,如违此誓,人神共诛!”

他声音虽然稍显稚嫩,语气却掷地有声。

荀彧也站了起来:“臣愿与陛下宋姑娘一同,成圣人之治,济王道之兴,纵万被戮,亦无悔矣,如有违背,天不复立于天地。”

见他们两人搞得那么有仪式感,宋辞也受了感染,站起来说道:“漂亮话就不说了,总之既然大家现在志同道合,就结成了革命友谊,以后就同心协力,相互扶持,完成各自的志向。背叛革命友谊的,永远实现不了自己的理想、不得好死。”

宋辞说完之后,刘协从随身携带的一个包袱中,拿出一小瓶酒,倒在木杯中。倒完之后,他率先拿起一杯,荀彧和宋辞各拿起一杯。三人举杯相碰,一饮而尽。

喝完之后,三人相视一笑,彼此心中忽然生出一种知己相逢、吾道不孤感觉。人生路漫漫,人人都在这条长路上独自摸索着,能够得遇知己,夫复何言?

很快,刘协就连续发布了多条诏令。

第一条,是为曾经被诬告谋反的清河王刘蒜、被王允执意弄死的一代名儒蔡邕平反,并分别给他们追封。刘协本人亲自祭奠,改元建安,大赦天下,并下令让各地推荐贤才。

第二条,同时派出使者前往全国各地。有的持诏书征召名士入许都。有的前往各州牧、刺史处,宣传朝廷对待诸侯的宽松政策,要求各方诸侯按照制向许都进贡。

第四条,大举实施屯田制。将颍川一带等无主之地收归国有,分军屯和民屯,大肆招揽流民耕种荒地。由中央统一提供种子、耕地和农具,统一耕作,大力种粮。每户按照收获粮食的二成上供,缴纳粮食的量逐年按比例递减。能够连续缴纳十年以上的,则其耕作的土地归改户农民所有。

第五条,向许都及四方的百姓发布招兵告示,招纳天子禁卫军。入选羽林军或虎贲军的,本人及其家人户口迁入军户,全部免除赋税,耕种所得一律为私人所有。所分配的土地,按照担任禁卫军年限逐年按比例增加。连续担任十年以上的,土地归其所有。

第五条,派遣使者到吕布、曹操、陶谦等人处,以天子名义居中调停,让他们停止相互攻伐,同力为国效力,保卫君主。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这其中有些诏令,看似自找没趣、找存在感,实则是精髓所。比如派使者去吕布、曹操他们那里调停说和。连小孩子都知道,这些人怎么可能和平相处?要他们不打了,不是说笑吗?关键就在这,要的就是让他们继续不和,一直打下去。

在如何节制平衡诸侯方面,荀彧是这样给刘协和宋辞分析的,必须坚持一个原则:吕布不能倒,曹操也不能倒。对于他俩人提出的解决曹仁的想法,荀彧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的想法是曹仁必须保,理由如下:

曹仁隶属于曹操,现如今曹操鞭长莫及,无法控制许都。以曹仁的能力和权力,想要操控许都是不可能的,但保卫许都的安全绰绰有余。留着他,名义上许都仍旧在曹操的控制下。一旦四周的军阀对许都有企图,曹仁必定竭尽全力保全许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