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1 / 2)

卫儒当即吩咐:“取我官服来,我要进宫面圣。”

卫暄道:“天色已晚,宫门已落钥,爹恐怕是见不到皇上了。再说,就算皇上召见,我们又不知实情究竟如何,反而容易陷入被动。不如叫人递信儿给长姐,也好侧面打听打听皇上的意思。”

卫儒哀叹一声:“是我急糊涂了。唉!这一夜不知要生出多少变故,只怕那些闻着味儿的早早就打定主意要掺和一脚了。”

“这还不是最紧要的,四皇子这一死,朔北也不会消停了。”卫暄说到此处,压低嗓音道:“爹,北燕一直想要朔北六州,只是碍于当年签订的协议不好擅自出兵。若是北燕四皇子被刺死在大齐,北燕便有了出兵的理由。”

卫暄紧抿双唇,沉吟片刻,又道:“爹,事情太过巧合。依我看,此案绝非表面看来那么简单。”

卫儒眸光一闪。

如今四皇子完颜鸿被刺死在梅苑,又是死在自家儿子手里,众目昭彰,北燕势必不会善罢甘休。

若以此要挟齐国交还朔北六州,卫家则成了齐国的千古罪人。若叫一命抵一命,自个儿又舍不下这儿子。且北燕这些年愈发壮大,实力足以与齐国匹敌。更别说齐国背后还有个南梁虎视眈眈。若北燕强势开战,一旦战事焦灼,后果不堪设想。

无论如何,这事儿都太棘手。

“暄儿,给宫里递个消息,叫你长姐时刻警醒着,但不要轻举妄动。北燕之心,昭然若揭。事情没到最后,未必就是死局。咱们不能自家先乱了阵脚,叫那些宵小钻了空子。”

“只要我还在,镇国侯府还在,皇上也会多几分思量,不管怎样,总能保下昭儿的。”

卫儒颓然的坐回到椅子上,巴巴的望着大门方向,叹道:“昭儿怕黑,也不知北府大狱的灯够不够亮。”

霍宝儿一听这话,登时又大哭起来。

·

卫昭爱洁,这牢房自古以来便不是什么好地方,阴暗潮湿,臭气熏天。他无处落脚,只得扒着铁栅栏的缝往外头瞅。两根铁棍之间有半掌宽的距离,卫昭将脸凑进去,听着隔壁审讯房传来的凄厉惨叫声。

常听人说,武帝建立通察府是为了避免百官贪腐,互相勾结,欺上瞒下,使民意不达上听。通察府初建时,的确是皇帝手里的一把好刀。

只是人都有私心,私心又见不得光,长此以往,通察府便成了百官厌恶的一个存在。言官们上书弹劾的折子如雪花一般,言通察府以权谋私,以势压人。后因所奏之事无实据,不予立案。此后通察府气势更盛,百官不敢与之争锋。

卫昭嗅着大狱里腐朽的血腥气味,不自觉的嗤笑一声。通察府本就因皇权而生,皇帝也是人,皇帝也有私心。通察府真正的作用不正是发挥在这里么。

冠冕堂皇的理由,不过是掩饰坐在那把椅子上的人内心的欲望和肮脏罢了。

昏暗的走廊传来窸窸窣窣的脚步声,一点点朝卫昭靠近。他白皙隽秀的脸夹在铁栏杆中间久了,硌出两道深深的红印,像两行血泪,倒是唬的那狱卒一个激灵。

“……卫,卫公子你……”狱卒语无伦次的指着卫昭的脸。

卫昭笑着拍了拍铁栏杆,道:“硌着了,莫慌莫慌。”

狱卒瞥了眼卫昭,仍旧心有余悸。他哆嗦着打开牢房的门,道:“陈大人有请。”

卫昭活动活动身体,他等了一晚上都不见人来提审,恐怕是陈铁板也不知该如何处理这件事。这会儿来提审,该是上头有了决策了。

卫昭走出两步,复又回头问了那狱卒一句:“听说无论原来有多显赫尊贵,只要进了这北府大狱,就没有一个能活着出去的。”

狱卒颇有些得意的挺起胸膛:“通察府监察百官,权力大,责任也大。若无真凭实据,岂能胡乱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