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熊侧身站在贺熙华身旁,恰好为他挡去大半的风,又对安保良道:“大人别吊我们胃口了,还请赐教。”
“小贺大人应知泗州多湖,就这一带便有富陵湖、破釜涧、泥墩湖、万家湖等,这不错吧?”
贺熙华点头,安保良找了根树枝,在地上画了几个圆,又画了一条长长的粗线,将那几个圆连成一个大圆。
“你的意思是……”孙熊瞬间反应过来,“引黄河水将这几个小湖连起来,变成一个大湖,如此这般黄河定然水势趋缓。”
安保良欣慰道:“不错,然后再拓宽河道,让大湖的水能又连通到淮河,最终再引到长江。”
贺熙华仔细想了想,又有些踌躇起来,“可若是这般,几湖间的庄子恐怕要尽数迁走。”
他心中默算,“恐怕有数千户要背井离乡,无田可耕……”
“两害相权取其轻,”孙熊打断他,“若是水患一直无法解决,黄河再这么东冲西决,不仅下游所有州县都要受灾,就是运河都保不住。下游是金陵,是苏杭,是我玄启的粮仓和钱庄啊。”
“此事,恐怕你我都定不了,还是得上报朝廷。”贺熙华心中无底,伯父行伍出身,于朝政并不如何精通,故而遇事往往爱循旧例,这种可能会担负千秋骂名的决定,他能否下得了,还是个未知之数。
“不如大人去劝劝大贺大人?”孙熊勾起唇角,“他毕竟是大将军亲子,兴许面子更大些。”
贺熙华瞥了他一眼,“唯恐天下不乱。”
“行了,”孙熊对安保良拱手,“贺大人出来有一阵子了,学生担心他受不得风寒,先送他回去了。”
贺熙华自是不乐意,可又知对方是全心为自己打算,便只好乖乖上轿。
谁知还未起轿,就听远处有人骑着快马,敲锣打鼓,“孙熊可在此处?”
众人都是一愣,贺熙华却第一个反应过来,眼中笑意闪烁。
孙熊上前一步,“在下便是。”
“恭喜孙公子,贺喜孙公子,你得了乡试头名,中了解元啊!”
大堤上先是一片短暂的静寂,随即欢呼声、恭贺声不绝于耳。
孙熊被人群拥在中间,仿似自己做了多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整个人都飘飘然如同云间。
一边的安保良也未想到,方才与自己畅谈治河方略的年轻人,竟中了解元,还恰巧为自己所见证,心中觉得是个极好的彩头,意味着自己在泗州将会一切顺遂。
孙熊很快回过神来,一边对着人群拱手作揖,一边继续向贺熙华的轿子挤过去,吩咐轿夫起轿。
众人让开一条道,欢腾地送他们离去。
“恭喜。”贺熙华掀开轿帘,眼中是纯然的欢喜。
孙熊其实远比自己想象中欣喜,却拿腔作调道,“侥幸侥幸。”
换来贺熙华一阵轻笑后,孙熊看着奔走相告、浑身泥泞的民夫,眼神悠远,“我只是未想到,竟有这么多不相干的人为我高兴。”
贺熙华轻笑,“泗州不比江南,连举人都没多少,更别说解元了,我印象里恐怕压根就不曾出过解元。如今泗州遭此大难,你中举算是个难得的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