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话音忽然凌厉,虽是半老徐娘,沧桑老态,却有股子不畏险难的锋芒:“这也是民妇夫家在世时,常念叨的一句诗!当庭敢赋此,小侯爷之心,自是日月相鉴,所以昨夜听来后,老妇一早便去与冯公几人商量,觉得这东西或许应该交付于小侯爷您。”
说完,孙氏拿出贴身收藏的卷轴,递上前去,公羊月展开一瞧,却是一卷名册,每个名字后有小字简短道尽一生。
难道这就是《开阳纪略》?
公羊月脑中蹦出个难以置信的念头,但很快,这个猜测在孙氏的解释中被否决:“此物乃是当年令尊嘱托我等收集的北征流散老兵及代国境内流亡晋人义士的名录,前一半书成于宁康元年至太元元年这三年间,后代国灭国,我等亦逃难漠南,等复国归来时,才续上后一半。”
公羊月用手摩挲皮卷与墨渍,果真新旧有异,可见她说的是实话。
孙氏从他眼中读出信任,便又道:“皮卷中还有一夹层,乃当初令尊亲笔,我等未曾拆阅。”说着,她又做了个请便的手势。
公羊月将两指搓开,果真见夹层藏纸,瞧那字迹,确实乃他爹墨宝,再读上头所载,不外乎一些收集打探的情报,只是这些东西未能及时送出,许多都已失效。但凡有机会,这般重要的东西都不可能捏死在手中,定是要托人带走,按当时南北局势,谢玄有意组织北府流民军,带去淮阴是最有可能的。
“我爹当年可有提到过什么人?”公羊月随即问道。
“当年……事关重大,多是我夫家,就是达观他爹从中接洽,民妇也知之甚少,”孙氏面露苦色,蹙眉努力回应,半晌后,她展平眉头,击掌道,“有,有一个,夫君提过,说令尊对其赞许有加。”
“什么人?”
“北刀谷传人,‘金刀燕子’宁永思。”
按照孙氏的说法,北刀谷因不肯归顺,丧于石赵铁骑后,仍有门人侥幸逃生,这金刀燕子便是其中之一,她身为“风流刀主”宁不归的小弟子,后多在河间一带现身,有意在北方组建义士,抗衡胡人朝廷。
会不会同北刀谷有关?
听说刀谷最后一位谷主,“风流刀”宁不归曾守死节,几次劝降,仍不肯为暴|君石虎所用,最后在断水楼前折刀,与谷同赴死难,是位顶天立地的大英雄。燕赵大地多生慷慨战士,这位谷主,或是谷中之人,会不会也与“开阳”有莫大关联,否则那时,单一个初出茅庐的宁永思,似乎还不值得公羊启多加注目。
公羊月将疑惑暂且压下,回头对孙氏问道:“小子仍有疑问,这名册藏匿已多年,为何在此时拿出来?可是因为……”
……因为不愿再执笔?
“不,”孙氏明白他言下之意,“令尊失踪多年,下落不明,生死未卜,说句不好听的,在他之后无所托付,等冯公、五安,乃至于民妇都垂老撒手之后,只怕此物不是教人翻找出来清算旧账,成灭顶之灾,便是永远蒙尘,再无重见天日之机。成也好,败也罢,我们都想赌一次,不愿心血就此付诸东流!”
公羊月脱口而出:“不是还有……”
……还有常达观么?
“人不可能只凭着一口意气,永远坚持,再厚的城墙也有倒下、皲裂、砸烂的一日!”孙氏摇头,且叹道:“就如同民妇夫家的小叔子一般,能活在当下,又何必着眼遥遥不可期的未来,更何况……”她忽地笑了起来,可悲又唏嘘,“小侯爷,您或许不知道,我们的祖辈,其实一直生活在黄河以北,虽南望汉关,但这里才是我们真正的故乡!”
南望,望的是国,并不是家。
“达观是达观,吾辈是吾辈,所谓强扭的瓜不甜,各自选择各自安好。”孙氏露出洒脱,听见外间有脚步声朝此来,料想是儿子归来,情急中快步上前,按着公羊月的手,将皮卷紧握,恳求道:“小侯爷,此物托付于您,望有生之年能告与南渡避难的亲人,让魂灵回归祖宗家祠!”
常安跨过门槛,欢欢喜喜地呼道:“娘!”
“没规矩!”
孙氏嗔了一声,上去拉过人,与公羊月拜别。常安走时挥手笑,只说燕凤调京,往后搬入云中盛乐城,他们还有常见之机。
待人走后,公羊月将卷轴交付晁晨过目,两人立于檐下,久立无语。思前想后,晁晨还是将东西推回公羊月手中:“你拿着。”
“这么放心?”
晁晨略有些窘迫,别过脸:“你带着安全些。”
公羊月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唔,原是烫手山芋甩给我,你就不担心我会引来杀生之祸?”
“想杀你的人还少么?”
“也是,眼前不就有一个,不过他已经许久未动手。”公羊月笑着,凑到晁晨面前,眨眼,“你说这是为何?”
晁晨语塞,把卷轴收进袖子里,扭头就走。
公羊月的声音远远传来:“我要是带着卷轴,某些笨蛋就看顾不过来,这不挺好,两个一起。”
晁晨脚步更急,像有人在背后追撵,只是出院子前,他又憋不住倚门回首,反驳道:“话别说那么好听,你就是懒,想想你丢在我这里的东西还少么?”
“是啊,确实不少。”公羊月站在月光里,将嘴角一勾。
这时,墙头上落下个黑影,是拓跋香的亲卫,女主人不在,便将这些日子搜集来的消息递交给公羊月。公羊月匆匆过眼,看来大多无用,各处关卡信息也没见着背大竹伞的剑客,除非李舟阳绕关,否则便是根本没来云中。
没到云中,那会去哪儿呢?
他两手拢了拢纸片和竹简,翻到最底层,发现压着一封信,信是从高句丽来的,当初在云中,乔岷曾经借助过拓跋香之手传家书,再想法子送信回来,倒也合理。
公羊月两指夹信,慢悠悠抖开,定睛看去脸色大变。字是乔岷亲笔,上头只写着两个子
“永别。”
幽州篇 天公絮
第134章
“小鲤儿, 为何如此着急离开?”
“十七传书回来,老月只说出了事,但就是不肯说信上写了什么, 该是在高句丽遇着麻烦, 同行一场, 去看看!老凤凰,若你急着南归, 届时可在河间中转。”
……
太元二十一年, 季夏,公羊月一行四人拜别定襄公主, 出云中盛乐, 沿阴山山脉向东,穿过茫茫草原, 决定前往高句丽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