吓得余氏把沈黎抱在怀里,“当家的,就说是你想的。”
沈来秋:......
沈黎咧嘴笑了,他真的好喜欢这样的爹娘。
沈黎道:“爹,眼下大豆家家户户都有人存,我们做豆腐没准真能行。”
沈来秋点点头,冬天本身就找不到活干,闲着怎么行呢。本来说要开粮店,可是他算了一下,家里的余粮并没有多到可以卖的地步,村里其他人的粮食也都想自家留着。
货源一时半会找不到合适的,这个计划就暂且打住。左右冬天没有其他什么事情,做些好吃的豆腐,好叫他开开眼,神仙托梦都要告诉自家儿子的豆腐,究竟是什么好东西。
不过这豆腐,恐怕不能在镇子上做,一来不好保密,二来嘛,场地也不够。沈来秋想着,不如在镇子上再招几个匠人帮忙起房子吧,这样不用五天,他们家的房子就能做好了。到时候等房子晾干,他就能招村里的人做豆腐,既能给自己多添一份收入,也能给村人添个进项。
沈黎想了想咸口的豆腐脑,还有甜口的豆腐脑,韧韧的豆干,好喝的豆花,豆奶,豆浆,闻着臭吃着香的臭豆腐......
豆腐必不可少,一旦豆腐出现,跟他们家一样的普通老百姓花上少许的钱就能吃上这样的美食,而且如果做豆腐技艺流传出去,愿意以此为生的人也多起来了,说不定一些人就能凭借这个手艺活下去了。
刚穿到这里的时候,沈黎简直生无可恋,试着想一想,一个食不厌精的现代人,顿顿午饭吃咸菜拌饭,这谁受得了?还是那种不放油的咸菜,吃起来又干又涩,完全没有感受到咸菜应有的香味。然而,在这个时代,中午有咸菜拌饭吃,已经算不错的了,许多人家每顿都只能喝点粥。
这里吃的东西单一,用的东西稀少,村里的孩子没有几个能像后世一样正常发育起来。沈黎以前也去农村学校支教过,那里的孩子兴许吃得不算特别好,可是米饭青菜顿顿有,肉类每七八天也能吃一次。他们穿的衣服不算美丽,可是在冬天也可以穿得很暖和,还有各种便宜的保暖用品可以用,比如暖宝宝,手套,口罩。
沈黎想着,不求那些好东西了,棉花来一点不过分吧?
作者有话要说: 棉花算什么,棉树它不香吗?
棉树就是我在文案说的,现代没有出现的物种,就是我编的。其实我觉得古代一定有许多咱们现在见都没见过的东西,山海经里面的物种也是有一定根据的。
以后要搞出来的东西还挺多的,什么手套呀,口罩呀,暖宝宝呀,总之冬天的用品主角一样一样做出来,从衣食住行改变古代人民的生活。
第9章
五天后,房子正式建成。
沈来秋将房子晾晒好后,定了个日子,请亲友们吃饭。他在市场上订了两百个鸡蛋,四十条鲜鱼,鸡鸭各十只,蔬菜粗粮凑了五筐,另外还有猪肉,羊肉各三十斤。这些是保证二十个桌子都能摆上八道菜的保证,当然了,八道菜听着不多,但是他们村人通常会用最大的盘子装菜,管够。
沈来秋如今不缺钱了,自然是要把宴席办得好看一些,馒头花卷提前蒸熟,米饭当天煮熟,这些天他和余氏都忙得团团转,还是沈黎出了个主意,叫铁匠给做了模具,不需要手捏,速度快了不少。
家里的石磨转个不停,沈黎看到萌萌围着那只大点的驴子打转,不知道是幸灾乐祸还是为它加油打气。沈黎怕这只驴子累坏了,时不时还叫住它吃点豆粕,或者一块麦芽糖。麦芽糖他不敢多吃,怕甜的吃多了对牙齿不好。除了时不时给他娘塞一块,剩下的就给了这两只驴吃。
这天他心血来潮,叫停驴子后,自己上手试了一试。咦?怎么回事?为啥感受不到磨盘的重量?
他推着把手,比驴子还顺畅地磨着小麦粉,米粉,不禁怀疑人生。不是他夸张,上一辈子他还是个成年人,都不一定能做这么重的活!
“黎儿!”余氏一声惊叫,叫沈黎回过神来,“你如何敢这么用力气,你父都不敢这样用力气。我看看,胳膊疼不疼?能不能动?”
沈黎摆了摆手:“娘,我没事,我也没想到我力气这么大!”
余氏观察了一小会儿,发现真的没事,松了一口气,“可不能这样了,以前我有个娘家远亲家的孩子,用力太过,到现在胳膊都不能用力气,用力气手臂里的骨头就会断开。”这就是她一直不愿意叫沈黎做重活的缘故。她一辈子没有享受到爹娘的关心,如今自己有个懂事贴心的孩子,就想把心里的关切全部浇注在他身上。
沈黎安慰了他娘,私地下仍然会偷偷试一试自己究竟能承受多重的重量。但是这个目前没有什么条件衡量,总之,他现在的力气应该跟成年男人差不多。
那等他长大呢?这个问题不能想了,沈黎心说,一想就会怀疑自己是不是老天的亲儿子,太膨胀了。
沈来秋在镇子里花了两百文钱请了师傅来帮忙做菜,余氏不是不能下厨,但他一个男人,这些天忙这些活,都累得晚上手臂抬不起来,更不用说余氏这个女子了。自家媳妇自家心疼,他果断请了烧菜师傅。
其实请师傅一般价格是三百文钱,但那个师傅正好是个大胃王,吃得多,听说沈来秋的宴席质量那么高,就不好意思要多了。这个宴席,鸡鸭鱼肉甚至羊肉都有,他带着他十五岁的儿子来吃饭,还要这么多钱,就不合理了。
他的儿子因为常年跟着他办宴席,吃得还算不错,个头总算比寻常十五岁的男孩子要高,要壮,这让他相当自豪。不过宴席也不是次次都能接到好宴席,有的村子,办的宴席,还不如镇子上一些人家寻常吃的饭食。
大家都穷,连带着那些地方做不了生意,没有生意做,久而久之就更穷,全靠庄稼,靠天收(地方话,意思是靠天吃饭)。
作者有话要说: 祝大家幸福安康
第10章
这大半个月,除了匠人们负责造房子,族人们也都尽了自己的心意,过来帮着挑水,挖地基,堆土,还把自家用不上的砖送过来,确实应该好好请他们吃一顿,以表谢意。
上梁这天,天气很好,凉风习习不冷不热。沈黎嘴巴甜,见到是叔叔就喊叔叔,见到婶娘喊婶娘的,一副小人精的机灵劲儿,长得也像年画娃娃一般,叫几个年长些的村人爱得不行,把村里那些吝啬些的人都忽悠得昏头转向,将自家不舍得吃的鸡蛋都抱了一袋说要给沈黎吃。
沈来秋看着好笑,自家儿子,倒是走哪不缺吃的,这样也好,受人喜欢,以后议亲都不是难事。
沈黎看着羊肉,嘴巴里面就开始分泌口水。这也太香了吧,虽然只是单纯的蒸羊肉,需要蘸着酱油吃,可是这个香味,简直叫人垂涎欲滴。
余氏突然将沈黎叫到厨房,轻声哄道:“黎儿,你今日便在这里吃吧,”说着将一个装着虎皮鸡蛋和羊肉猪肉鸡肉的钵钵拿出来,放在厨房里的小桌子上,叫沈黎开吃。沈黎高兴极了,他不想上桌子,在现代,大家都是用公筷的,现在不用公筷了,他心理上还有些接受不能和这么多村人一起吃饭。
族里的人吃了这样一顿宴席,对沈来秋的财力有了直观的认识。这样的一次宴席,少说也得有五吊钱打发,甚至还不够。村里的老人都和后辈这样说:沈来秋这个后生是个实诚人,可以长期来往。以至于沈来秋惊讶地发现,宴席过后,他的人缘更加好了,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来恭喜的人们都爱捧着大碗跟主人家碰一碰,然后大口喝酒。男人和女人的桌子分开,女人爱喝些米酒,不醉人。男人就不一样了,喝的高粱酒,黄酒,度数高,几个回合下来,沈来秋的脸就涨得通红的。
沈大满笑得合不拢嘴,虽然三儿和他并不亲近,可是终究是他儿子,如今房子盖得极好,他在村里也有荣光。沈高氏很不高兴,三儿这样有钱,却一分钱都不愿意多给她,可见他不孝顺。完全忘了她疼爱的小儿子,连块布头都没给她买过。不过偏心父母,很少意识到自己偏爱的孩子还不如自己漠视的孩子孝顺这一点,心都偏了,看啥都是偏的。
沈高氏强颜欢笑的样子,倒是没有引起村人的关注。只有族长夫人看到,觉得有些不妥。可是这毕竟是人家的家事,她不好多说什么,就希望沈高氏能自己想明白,千万别做糊涂事,伤了母子情分,惹得别人看沈家的笑话。
沈高氏道:“儿大不由娘啊,以前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家三儿多听话,现在,他主意多得很呐,我也老了,管不了多少了。只求着他们几个兄弟和睦,宝冬早点成家,我也就轻松了。”
众人纷纷表示认同。
“可不是嘛,我家小儿成婚,可都是他兄长张罗的,如今我家小儿,对他兄长也是敬佩有加,话里话外都是大哥于他有恩。我家大儿媳妇也是个好的,肯帮扶夫弟,所以家中祥和。
“和睦才是根本啊,我家几个孩子说不上谁帮谁,但是有事情,那可都是一起做的。”
“我们生孩子,不就是希望如此嘛,不然怎么说多子多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