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1 / 2)

不一会儿,县令扶着自己的腰从田里挣扎着出来了,虚弱道:“确实很省力,是好东西。”

这下放心多了,知道不是沈黎在无的放矢,他就能安心把这些东西快马加鞭,运到王府去,靠着玉牌求见了。

沈黎不知道后续,他自己的庄子已经开始制造筒车了。庄仆听说以后种地连水都可以自动浇灌田地了,不由得用一种像是看天神一样的眼神看沈黎。

不过筒车也不是哪里都适用,它需要在水流很急的岸边打下两个硬桩,制作一个大轮,再把大轮的轴搁在桩叉上,大轮的上半部分需要高出堤岸,下半部分要浸泡在水里,可以自由转动。

“......大轮一转动,这外面的收水板子上斜着系的竹筒就会盛上来水,水桶的水满了,转到轮子顶部的时候,筒口就向下倾斜了,这样水恰好就能倒入水槽中,并沿着水槽流到田间.”

在一处皇家庄园,闻柏鹤正在跟大昭地位最尊崇的人介绍筒车,他手下能人多,三五天就把这东西做好了,并且上奏明言这是功在千秋,利在万代的好东西。

农政官找人示范给宣帝看,宣帝抚掌大笑:“妙极!天佑我大昭!如此好用的农具,若是传遍天下,该有多少农人减轻种地之苦啊!”

闻柏鹤很惊讶一个孩童居然能想出这么复杂的东西,这个沈黎,还在信里特地用他所说的‘隐形字’告诉他,不要告诉皇帝,这是他做出来的。

可是闻柏鹤却觉得沈黎过分谨慎了,当权者只会因为出现神童而高兴,不会因为他小,就知道这么多东西而误会他是妖孽。大昭朝的妖孽还是很多的,比如十三岁就开始做宰相的刘允辰大人,还有他这个六岁就熟记所有兵书典籍的世子。

闻柏鹤想了想,还是照实说这些都是沈黎想出来的,而且这个孩子,年仅七岁,因为心疼父母下地辛苦,苦思冥想,才根据先前的农具改良出来的。

宣帝一听,很是得意地捋了捋胡子,身边的高太监立马夸耀道:“陛下福泽深厚,庇佑黎明百姓,所以大昭才能人才济济,助陛下开创盛世啊!”

宣帝笑着指高太监:“你啊你啊,一张嘴能把活人夸得升仙了!”

宣帝满意地抚摸着这些新奇的农具,拍了拍闻柏鹤的肩膀:“柏鹤啊,你这次可是立了大功啊,随便认识一个人,居然还是个神童!你说说,这次要什么赏赐?”

闻柏鹤微微一笑:“西域来的使节,不若让臣来接待吧。”

宣帝皱眉:“这算什么赏赐?不如你再换一个?”

闻柏鹤道:“我对西域的玛瑙和宝石很感兴趣,正想和他们聊这些东西。”

宣帝微微一晒:“宫里什么宝贝没有,偏偏惦记外人的。好吧,你高兴就好。”这孩子,从小主意多,他也老啦,不能干涉小辈太多了,本来以为柏鹤要个实差,谁知道这糟心孩子选了这么个事情。

宣帝高兴地同闻柏鹤说了一会儿话,回宫拟旨,嘉奖新鲜出炉的沈神童。

沈来秋不清楚曲辕犁居然惊动了皇帝,而且因为筒车和曲辕犁,大昭的所有人,都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对沈黎这个神童因为孝顺父母,而改良了农具这个故事津津乐道,而沈黎,居然成了日后百姓们教育后辈孝顺父母的典型,甚至被记录进史册和典籍中去。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余兴宏自从得到了沈黎给的图纸,就开始做这样的新式物件。他觉得那摇摇椅,可以用更加贵重的木头,这样才卖得上价格。剩下的都可以用便宜木料做,等赚了钱,他甚至可以开个店面,专门卖这些东西。赚了钱,给外甥分利钱。

“马上就要举办庙会了,你先回家,帮你爹做做活,他那边活多,我怕他忙着赶工,累坏了身体。”余氏收拾了许多糕点,羊奶,放到坛子里封好,“这是给你两个弟弟的,你的零食在另外一个包裹里,回家几天,庙会结束了,还来姑姑家,姑姑给你做好吃的。”

余良知道他不能拒绝,道了谢,也不多说什么,便要往家里赶。

余良学会驾车了,自己架着驴车往家里赶。余氏看着自己的儿子,这些天忙着什么曲辕犁,筒车的事情,好几晚上没有睡好,她心疼坏了,今天白天都不想叫他起来。

沈黎这天睡得天昏地暗,醒来才知道已经晚上了。他有些头晕,一摸额头,好像还有点发烫。坏了,是这些天专注过头,加上劳累,又正逢倒春寒,可能有些感冒了。

二话不说,就叫他娘给他熬上一碗红姜茶,红糖和姜都是驱寒的好物,喝完倒头就睡下,闷出满身的汗,第二天醒来果然好多了。

这让沈黎稍微注意了些,要知道在古代,一个小小的感冒都可能会导致一个孩童的死亡。而且春季,本来就是病毒猖獗的时候,有些事情,得早点防范起来了。

首先就是卫生问题。刚开始穿来沈家村,他就觉得这里臭不可闻,到处都是粪便的臭味。等他爹发财了,在村中有话语权了,才跟族长村长他们商议,每家每户在固定的日期出来打扫卫生,粪便可以肥田,不准到处乱丢,谁家的畜牲在路边解决生理问题,谁家负责把畜牲的粪便带回自己的粪池里去。

沈黎甚至设计了公共厕所,外来做生意的人也有方便的地方了,村里专门有人做打扫厕所的事情,村中集资支付这些人的工钱。后来又有人提议,让不做生意的人挑时间做打扫的活计,然后给工钱,也有人乐意做这样的工作,很快沈家村就干净许多,来买吃食的商人也放心许多。

为何沈家村生意好,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干净啊!叫人看着就放心。

不过保持干净,除了需要打扫之外,还需要外物支持,比如肥皂。如今市面上没有卖肥皂的,只有卖皂角的。皂角好用倒是好用,去污能力还是不如肥皂。

沈黎叫庄仆给他搬一口旧锅,拿一根长木棒,把旧锅架在一个垒出来的简易灶上,把适量的猪油放到锅里,再倒入烧碱,加水不停地搅拌,水少了加水,烧碱不够加上烧碱,不停地熬,直到可以熬出皂液来。皂液还要进行盐析,是为了使锅内皂液中的杂质和污水分离开,盐析之后再加热一段时间,可以停止搅拌了,再把锅盖盖上,等上三到五个小时就能出锅了。

“好在是白天做的,不然晚上还能不睡觉看着它吗?”沈黎也没做过肥皂,不清楚做肥皂居然需要这么长时间。

等差不多时间,庄仆按照沈黎的指示,把上面的那层皂沫取出来,然后把皂液放到铁箱中去,之后还要加上大量的泡花碱,边加边搅拌,知道混匀为止,然后等着它冷却凝固。

这种简易肥皂,颜色是土黄色的,不是特别好看,沈黎用刀尽量把他们切得匀称些,没有模具,还没来得及做,若是以后把模具做好,兴许还能做印花肥皂。

肥皂这个东西,在现代家家户户都会买上一两块用,洗衣服好洗得干净,而且价格很便宜。沈黎不打算把肥皂的价格定的很贵,一块巴掌大的肥皂,只需要四文钱而已。而且很厚,可以用很长时间。

有肥皂,衣服就不用蛮锤狠狠敲打了,这样也省衣服些。只要把肥皂的好处宣传出去,相信会有人买的。

他做了许多像现代化妆品的小样一样的肥皂,让前来买豆腐或者花椒油的客人拿一块回家用一用,可以用来洗手,也可以洗衣服。

娘子们在这天,知道居然有肥皂这么好用的清洁工具,都高兴不已。她们中有些人的孩子就是个皮猴子,脸和手,到了晚上就变得乌漆麻黑的,洗都洗不干净,只有扔了才能眼不见心为净。

这肥皂,沾了水,随意在手上脸上抹一抹,搓出来泡泡,再用水冲洗干净,主妇们就收获干净小孩一只。

当天买了豆腐回来的汉子,晚上都被妻子们亲切问候,询问这肥皂在哪里买的,若是便宜,须得再卖上几块。都这样温柔小意了,男人们还能不买吗?买!

也有不少有眼光的商人,马不停蹄地赶往沈家村:“肥皂!有多少买多少!”

沈来秋头疼地面对纷至沓来的订单,“这怎么做得完呢?又得请人了!要是方子泄露,可如何是好?”

沈黎一脸无所谓:“泡花碱,他们不会做,核心的东西学不到的。”

沈来秋这才放下心来,“那我这就请人做去!”

沈家村的人口不多,如今春耕正是忙碌的时候,做肥皂这个差事就交到女人们的手里,沈家村招工的消息不胫而走,无数贫苦人家,朝着能让他们有活计做的沈家村涌去。

作者有话要说:  不好意思,一万字真的把我的肾掏空了......以后再也不会有这么多的更新了,日常三千,偶尔六千,爱你们,么么哒!感谢在2020-02-18 22:07:41~2020-02-19 23:02:4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桃木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3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