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节(1 / 2)

像梦到过的那座森林。幽冥诡谲的世界里,似乎有无数的眼睛从昏暗看出来,看着自己。

身体是虚浮着的,脚踩不稳地面。

但双手经过千锤百炼,哪怕此刻脑空荡荡的一片,只要手握着琴,就能够自然而然摆出标准的姿势。

左右持琴,右手扬起弓弦,乐曲声就出来了。

运弓,拨弦,滑音,指法……节拍没有错吧?没错。音准对了吗?对了。

凌冬呢,凌冬他真的走了吗?

不可以这样啊,半夏。小莲在听着呢——他在听我的琴声。

这个时候,如果是其他人,也许不能理解凌冬最后对自己说得那句话。

【最后的时刻,我想听你的琴声。】

【这样我就不会害怕,心里还会感到很幸福。】

但是半夏却在一瞬之间全都懂了。

或许在理智还没能接受的时候,但心却已经理解了凌冬的意思。

因为如果这一刻换做自己,她也会希望在这最后的时刻,能听到凌冬的钢琴声。

生离死别,千言万语又怎能如何。

述不尽,说不完。

只有两人共同爱着的音乐,能在这一刻剖开胸膛,捧出血脉之那颗搏动着的心脏。彼此的心,在琴声连在一起,万千言语便不必再说了。

能在心爱之人的琴声离去,是他最后的渴望。

能以一曲送他,是属于自己的幸福。……舞台之下,教授们交换了一下眼神。

初时平平,如今听着,好像又……渐入佳境了。

郁安国的难看的脸色,终于缓和了。

“哼,这才像点样子。”老教授绷紧的肩膀放松下来,吁了口气,心抱怨道,“刚刚拉得都是些什么啊。乱七八糟的家伙,我怎么会教了一个这样的学生,每一次都让人提心吊胆才甘愿。”

期末考试的演奏会,要求表演演奏时长超过五十分钟的曲目。一般学生们都会选择两到三首曲子上台演奏。

半夏演奏的第一首曲目,是莫扎特的e小调奏鸣曲。

相比起帕格尼尼,拉赫玛尼诺夫等作曲家那些艰难刁钻的技法而言。莫扎特的曲子相对简单上许多。

也正因为如此,半夏的导师郁安国给她安排了莫扎特的奏鸣曲,以便她能够顺利通过期末考试。

然而事实上,莫扎特的曲子完整拉完不难,真在达到演奏的要求却不容易。

越是端庄简洁的乐章,越需要一种情绪上的克制严谨。在克制严谨的同时却又需要表达出内心真正的情感,这才是真正的难上加难。

因此对于真正的演奏家而言,莫扎特的曲子反而是最难演奏的。它的难不是难在炫,【去吧,我一直在这里看着你。】

当她回来的时候,光可鉴人的桌面上,已经没有了那个可爱的小小身影。

只有一只形态完整的,极其细小的薄膜状手套,留在了漆黑色的桌面上。

那是小莲最初从手臂上褪下来的一层皮肤。

小小的休息室里除了半夏,再找不到第二个人,没有小莲,也没有凌冬。

屋子里好像听不见任何声音,也看不见一丝色彩。这里的空气是凝滞而难以呼吸的,整个世界在此地枯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