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自知之明,主动放弃了军政,只管有把握的内务,算是变相投诚,表示愿意托付信任。
后来两人关系发生变化,他才主动提出了办报的建议。
而且现在霍辞明显想要他插手,他大概猜得出来是为什么,也愿意尝试学一学。
霍辞安抚完,又补充道:“这是一个渠道,不过为了双保险,还有一个,我打算派人医疗队去王城一趟,我们是和平女神,当然得做出希望和平的样子,顺便给医学做个宣传。”
“等他们去了王城,展露了实力,那些贵族肯定会期望他们留下来,谁会不惜命?还有教廷,这一回好几个大主教也受了伤,如果能治好他们,有了教廷支持,接下来想推广医学就更容易了。”
时玉目光一亮:“有了教廷和贵族支持,药田能发展起来了!”
医学区建立已经快四年,才堪堪有了一点成果。
除了这个世界之前医学的空白的原因,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药材。
什么东西能入药,怎么入药,用量多少,效果如何……
没有本草纲目没有药材大全,全部都得从头开始,一点一点摸索实验。
时玉和霍辞知道的寥寥,纵使知道有些药材的作用,但只听过却没见过,有些药草放到他们面前他们也不认识,还不如教廷送来的炼药师,好歹几百年积累,人家已经摸清了一些药草的效用。
他们只能提供一个笼统的方向让人去研究。
所以别看这几年医学的名声传的广,神使声望整片大陆高涨,其实传播的只是各种急救法而已。
事关人命,必须摸透摸清,不能有半点失误,可能多一克少一克,就能造成严重后果。
这注定是一个漫长而繁琐的过程。
医学区经过近四年,三十多个炼药师加上百个学徒没日没夜的研究实验,外加镇民甘愿搏命试药的付出,才稍微有了一点进展,研究出了十来样万无一失的药方,又试着做成药粉药丸,总算能拿得出手了。
至少比从前教廷那一套不管什么病都来一瓶炼药圣水强了百倍。
更别提民间各种稀奇古怪的骇人方法。
药方是研究出来了,但想要大批量生产,又有了一个新问题——药材。
这些药方里用到的药材,并非全部来自长安镇或者说蓝颈公国境内,有许多是托商人从其它公国收购来的。
有些可以移栽过来种植,有些却不行,只能长在当地,更有一些需要年份,现在养也来不及,得从山里挖现成的。
而且大批量生产需要大量的原料,长安镇不可能放弃耕地转而全部种药材,必须让其它领地帮忙分摊。
时玉便琢磨着联系那些领主,让他们改粮种药,长出来再由他们派人收购。
平白无故让人不种粮食种草,肯定不会答应,就算高价只怕也不行,他也不会这么做,一来不划算,高价收购意味着药物成本增高,还怎么推广给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