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
、“处”
三范畴。1068a9—1068a3运动的运动或变化的变化是没有的——第一论证,第二论证,第三论证,第论证。1068a3—1068b25“物学”
卷五,第3章 若干词义:“共处”
,“分离”
,“对处”
,“接触”
,“间在”
,“串联”
,“贴切”
,“延续”。
1068b26—1069a15
卷()
十二 论宇宙总因。
原动者。
至善d章一 本体为原始实是——本体三类:(一)
可灭坏之感觉本体,(二)
永恒感觉本体,
(三)
不动变非感觉本体。1069a16—1069b8章二 变化四类:本体,质,量,处——一切可变化事物均各具不同物质。1069b8—1069b26变化三原理:通式,阙失,物质。 —1069b34章三 诸本体皆同类相生;切身物质与形式均不创生。1069b35—1070a5创生四式:技术,自然,机遇,自发。—1070a9本体三类:(一)
物质(二)
自然本性(三)
-- 399
形而上学。
793。
两者之综合个体。—1070a30章四 不同事物各有不同原因:1070a31—1070b10但比拟而论,一切事物之原理或原因为类相同,或四(形式,阙失,物质,动因)
或三(形式与动因合一)
——动因有近有远,远因即万物总因——动因有内有外,自然产物出于外因,思想产物不出于外因。—1070b35章五 实现与潜能为一切事物共有之原理,但在应用时实例各异。——一切事物之原理可以相喻而各自为别(人类之形式、物质与动因皆同,而尔我各别;世间所问询者为各别个人,非“普遍人”)。——所可通解者:(一)
各具四理,(二)
咸依本本,(三)
悉出于原始总因。1070b36—1071b3章六 宇宙间既有永恒运动,这必须有一永恒主动之不变本体,其怎是为实现,先于一切事物。1071b3—1071b23如以潜在为先于,则宇宙真相不可得明——诸先哲于宇宙永恒运动所由来,辄已略见端倪,故有“理性”
、“爱憎”
诸说。—1072a7天运循环,守于常理,指证第一原因为实现存在,为万物诸因之总因。—1072a18
-- 400
。
893。形而上学
章七 由恒星引证永恒原动者;原动者凭其“理性”
发起动变。1072a19—1072b14原动者永恒,全善,独立于感觉世界之外,其生命为纯思想。—1073a3章八 第一主动本体而外,另有与诸星体动轨等数之致动本体——凭欧多克索与加里浦之计算而加以损益,其数或55或
47。1073a24—1074a31[宇宙只一,原动者只一。
]—1074a38古哲与神话先曾认见自然永恒本体之具有神性。1074b1—1074b14章九 论理性〈心〉。人心因思想对象之纷歧,思想不能常净而全善,神心以量神圣事物(即神本身)
为思想对象,故常净而不失其至善。1074b15—1074b35于理知事物上,思想对象与思想不异而合一。—1075a1章十“善”
,在宇宙间,独立于万物之上,为万物作安排。10745a1—1075a25各家哲学思想所涵之疑难——柏拉图与毕达哥拉斯学派——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哥拉——对于各家之总评。—1076a5
-- 401
形而上学。
93。
卷()
十三 数理对象与意式u章一 两类非感觉本体:数理对象与意式——数与意式论各家之异议。1076a6—1076a37章二(1)
数理对象不能在可感觉事物之内外另成独立本体——第一论证(可感觉实是之不可区分性)。1076a38—1076b39——第二论证(抽象的点线面与数重迭发展不合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