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1 / 2)

大家唱累了跳乏了,烧猪也烤熟了,于是操刀手将烧猪片(平声)成片,装在盘子里,由姑娘小伙子们端到每个人的面前。

烧猪是村里人在腊八前就进山去挖陷阱下套绳围捕得来的野猪,这次村里的运气实在是好,捉回来了整整两头大野猪,其中一头还是活的。往年最多能够捕回来一头,运气不好的就一头都捉不到,那时候就得用其他的猎物来代替了,像山鸡、野兔、獐子、狍子什么的,风夜心想:野生保护动物啊,好在这是古代,要是在现代啊,都够格让警察叔叔请去喝茶了!

烧猪的味道挺不错的,另风夜觉得神奇的是那操刀手好像是计算过的,片下来的烧猪肉不多不少,刚好是每人一片,多一片也没有,每一片还都是带着皮的。跟传说中的那啥“庖丁解牛”有得一比。

整个山村的狂欢一直闹到了亥时初才渐渐安静下来,风夜怕小孩子受不了冻,早在戌时就回去睡觉了,他躺在床上时还是一点睡意也无,耳朵里听着村中心传来的笑闹声,心里一直开着乱七八糟的思想火车。

腊八之夜,真是少有的晚间娱乐啊!

——

腊八节之后,腊月就一天天过去,眼看着新年就要来了,各家各户都加紧了步伐陆续采办各式年货。

风夜当然也不例外。

所以,在腊八节之后的第一个集日,趁着天还不下雨,风夜去高大娘家借来一辆牛车,就带着星儿和青叔一起赶集去了。

风夜先去布庄买了鲜亮的布匹给星儿弟弟做衣服,又不顾穆青的阻拦也给他量了两身衣服的布。星儿现在的衣裳用的都是风夜之前做衣服剩下的布料,颜色实在是不适合这么个可爱的小孩子,风夜一定要把他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像个小仙童的模样(其实风夜的奶爸潜质还挺高的)。

红纸、炮竹、香烛之类东西肯定是要买的,瓜子、蜜饯、糖糕之类能放久的也肯定是要买的,油盐酱醋花椒之类必备调料肯定也是要买足的,烟茶酒也要备着,最重要的肉类。

无论是在现代还是在古代,年货最主要的就是吃的,在这里的乡下,不管是自家吃还是请客待客送礼,吃的东西都是首选,肉类更是首选中的首选。你别说人家俗,人家乡下人就是觉得这样实在,既有面子又有吃头。

风夜照例的先去了地摊街,接近年关,山里农家都想过个好年,因此拿出来卖的都是压箱底的好东西。

风夜又发挥了他购物狂的特质,一条街的逛过来。

穆青大叔驾着牛车等在巷口外面,隔不多久就会有一个山里农夫在风夜的指点下提着东西出来堆上车。到风夜出来时,车上已经有了一只差不多跟小星儿个儿一般大的鹅、一公一母的一对兔子、一个大木桶里装着的几条鱼,一罐桃花酿,还有一只小羊。风夜一直念念不忘着喝羊奶,家里多了个娃娃之后更是经常念叨着要再买一只公羊回来给家里的小母羊配对。这不,刚好碰到一个山里人牵了大大小小的几只羊找买家,风夜就挑了只公的,他心里那个高兴啊,真是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来。

小星儿趴在风夜的肩膀上眼睛骨碌碌的看着街上的东西,看见小羊也是兴奋得“牛牛”“牛牛”的叫唤,这小家伙不认识羊,以为这也是牛呢。

“羊,小羊。”风夜把小羊的绳子交到小家伙手里,纠正他不正确的认识观。

“羊羊,羊羊,喜羊羊。”风夜听得笑起来,星儿娃娃真是前卫哈,连喜洋洋都叫出来了。

逛了地摊街,风夜听别人说城里码头那边有不少河鲜海鲜,于是他让青叔赶着牛车又往码头那边过去。

28

28、请客 ...

梧县这里的河流属于上游小支流,流水量不大,能行的船都是吃水不深的小船,船上最多就是一间船舱,所以能来到梧县这里的海货很少,一般就是在下游的州城里就已经卖得差不多了,所以说是海鲜,其实最多的就是船家们在河里捕来的各种鱼、鲜贝什么的。

梧县的县城里就有小河流直接连通了外面的河的,城里也修了个小码头,船可以直接驶进来。

风夜他们来到码头这边时,那里已经挤满了人了。有很多船家将货物搬到两岸上沿着街摆卖,这样的情况是不多的,听说一年也就两三回,城里熟门熟路的人都早早的就来等着了,很多好的海货、河鲜一上岸就几乎被一抢而光了。

不过陆陆续续的还是有很多船家来的,风夜来的也不是太晚,所以他一看这有价无市的局面,马上激动了,指挥着让青叔将牛车停在一边,把星儿娃娃放到他怀里,就一溜儿钻进了人群中。

还别说,好东西还不少呢。有各色的鱼虾、好几种大小河贝、蛇一样的黄鳝、肥肥的花斑泥鳅、一篓一篓的小螃蟹(不是大闸蟹那种哈)、晒鱼干、小咸鱼……居然还有大王八和活的……乌贼?风夜也不知道是叫章鱼还是叫乌贼,反正就是那样一个东西,在大盆子里动来动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