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世,风夜是非常喜欢拿来下火锅的那种生章鱼须,就是人家市场里处理好冰冻着卖得那种,还特别喜欢吃爆炒干鱿鱼,又香又有嚼劲。不过,风夜去问了那个船家,他只愿意整只的卖,那还是算了吧。
除了这些生鲜类,还有很多商家们专门雇了船从下游州城里带上来贩卖的各式货物,香料、华美的布料、精美的瓷器、新鲜的吃食……
在一个小摊上,风夜看见一种脚拇指盖大小的浅黄、色的小贝,据那渔民说是产于入海口附近河段的河贝,贝小肉鲜,比其他的贝类要好吃得多,又看他拿出一个说是煮熟了的,风夜看贝壳里面的肉缩成了黄豆大小的一粒,超级袖珍的。这个看着是挺不错,不过贝类性寒不宜多吃,风夜只买了两斤尝尝鲜。
在一个鱼虾摊上,风夜还看见了一种体积非常细的鱼仔,就跟现代超市里边卖得那种丁香鱼仔的差不多,不过却还要细小一些,葵花籽一劈两半的比它还要大些,船家管它叫“银线鱼”,一般成群生长在河水湍急的河湾、潭底、瀑布边,捕捞非常困难,而且离水即死,很不容易储存。
风夜听得船家唠叨,心说你干脆就说这东西价钱不便宜不就好了嘛。这小东西都翻白肚了,闻起来倒是还新鲜,应该跟船家说的是今儿一早捞上来的。风夜将那一小篓都买下来,才一斤多一点就花了他二十文钱,都可以买好几条大鱼了。
在这儿,鱼是很便宜的呢,一斤才两三文钱,不常见的也就四五文一斤,这大概是因为山里小沟溪流都有鱼,而这里近河流的关系。
风夜在人群中转来转去,又买到了一包干鱿鱼、一小袋的核桃、一罐腌酸杏、两条大草鱼,风夜对前世的水煮鱼片早就馋了,以前起码一个月要吃一次,现在是冬天,吃麻辣水煮鱼正好暖身。
这种鱼又好养活,放水里撒几根草就行,买回去还可以留一条养着,在地摊街上买的那几条都是鲤鱼,也可以留着过年时用。
风夜拿着东西钻出人群,后面一个小伙子搬着一个大盆装着他买的草鱼。
“哟,买了这么多啊。”青叔赶紧让小伙子把鱼放进车上的大水桶里。
青叔怀里的小星儿兴奋地一个劲的叫:“蝈蝈,鱼,大鱼,七鱼!”
“呵呵,回家就给星儿吃鱼,好吃的鱼哦。”风夜接过他,狠狠地亲了他的小脸蛋一下,坐上车,青叔赶着往肉市里去。
五花猪肉是少不了的,既要做扣肉,也要再多弄些腊肉熏肉,开冬时风夜做的晒腊肉经过上次请客都没几块,要多备一些,风夜看村里人待客时挺喜欢用腊味招待的,所谓的腊月吃腊味嘛。
炸猪排和叉烧肉现在也可以做一些,这里过年可能不兴这个,不过风夜前世时家里做惯了,也可以在这里发扬光大嘛。
买了肉还要去酒肆里。
过年时候,乡下地方各家各户都会纷纷请酒吃饭,互相走家串户,主人家待客请客总是需要酒的,而且乡村人普遍酒量豪爽,喝酒也不像城里斯文人要用个小酒杯的,都是大瓷碗直接上阵,所以风夜要准备的就还真不少。别人家在一年中多多少少总会自己酿几坛米酒烧酒果酒的,一年积攥下来,到过年是也就够了,不过风夜家只剩下一点樱桃酒了和上次请客剩的一坛子了。
到了酒肆,风夜对古代的酒类不是很清楚,挑酒的工作就交给了青叔了。其实也不用怎么挑,乡下人实在,喝酒不用挑多好的,就普通的烧酒、米酒大家就很喜欢了,平常时候喝酒,那还是兑了水的呢,照样喝的高兴。
说是挑酒,也就是让看看这些酒有没有被渗水什么的,青叔经过的战阵多,有没有渗假一闻就能闻出来,他那鼻子在村里时风夜就试验过了,连村里的老人都夸呢。
最后,是挑了两坛子烧锅酒,两坛子米酒,加上地摊上买的桃花酿,都够喝过年去了。
这个集日的任务完成了,牛车载着几人晃晃悠悠的回村了。
……
话说买了这么多东西,风夜决定今晚上下厨做大餐,主菜——麻辣水煮鱼。
不过还真应了那句话,青菜萝卜各有所好,这个麻辣的东西不是谁都能接受的,特别是蝶山村人对辣子(就是辣椒啊,风夜发现野山椒时曾经提过的)不是很感冒的情况下。
因此,应风夜之邀来吃饭的人中就呈现了两种状态:爱上水煮鱼的,如李长生、张嫂子、高小明三兄弟、穆青大叔,当然还有风夜,一边辣的直伸舌头一边还不断的将筷子往里捞鱼片;觉得不可思议的,如高村长夫妇、张木匠、红姑嫂子这几位,则不时地看看那漂着一层火红辣椒油的大菜盆,又看看吃的唏唏嘘嘘的其他人,无语吃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