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渴死,饿的饿死,何劳你我兄弟动手?”常遇春笑道:“总
是亲手杀的干脆。”他年纪虽较徐达为长,但平时素服徐达智
谋,又见张无忌附和徐达之言,当下也不再说。
徐常二人久经战阵,每一号令均妥善扼要。张无忌自知
远为不及,即请徐常二人指挥,搜杀溃散的元兵。
这一晚少室山下欢声雷动,明教义军和各路英雄庆功祝
捷。群雄连日在少林寺中吃的都是素斋,口中早已淡得难过,
这时大酒大肉,开怀饱啖。
席间张无忌问起常遇春身子如何,是否遵照他所开药方
调理。常遇春哈哈大笑,说道:“教主,你不必担心,老常体
健如牛,一餐要吃三斤肉,六大碗饭。打起仗来,三日三夜
不睡觉也不当他一回事。”言下之意,自是说不必服甚么药。
张无忌想起胡青牛昔日的言语,谆谆劝他须当服药保重。常
遇春唯唯答应,心下却大不以为然。
徐达满斟了一杯酒,奉给张无忌,说道:“恭贺教主,请
尽此杯!”张无忌接过饮了。徐达说道:“属下平日钦佩教主
肝胆照人,武功绝伦,不料用兵竟亦如此神妙,实是本教之
福,苍生之幸。”张无忌哈哈大笑,说道:“徐大哥,你不用
恭维我了。今日大胜,一来是徐常二位大哥来得神速,二来
是靠了岳武穆的遗教。小弟实无半分功劳。”徐达奇道:“怎
地是岳武穆的遗教?还盼教主明示。”
张无忌从怀中取出一束薄薄的黄纸,正是原来藏于屠龙
刀中的《武穆遗书》,翻到“兵困牛头山”那一节,递了过去。
徐达双手接过,细细读了一遍,不禁又惊又佩,叹道:“武穆
用兵如神,实非后人所及。若是岳武穆今日尚在世间,率领
中原豪杰,何愁不把鞑子逐回漠北。”说着恭恭敬敬将遗书交
回。
张无忌却不接过,说道:“‘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
天下,莫敢不从’,这十六个字的真义,我今日方知。所谓
‘武林至尊’,不在宝刀本身,而在刀中所藏的遗书。以此兵
法临敌,定能战必胜,攻必克,最终自是‘号令天下,莫敢
不从’了。否则单凭一柄宝刀,又岂真能号令天下?徐大哥,
这部兵书转赠于你,望你克承岳武穆遗志,还我河山,直捣
黄龙。”
徐达大吃一惊,忙道:“属下何德何能,怎敢受教主如此
厚赐?”张无忌道:“徐大哥不必推辞。我为天下苍生而授此
兵书于你。”徐达捧着兵书,双手颤抖。张无忌道:“武林传
言之中,尚有两句言道:‘倚天不出,谁与争锋’?倚天剑眼
下断为两截,但日后终能接上。剑中所藏,乃是一部厉害之
极的武功秘笈。我体会这几句话的真意,兵书是驱赶鞑子之
用,但若有人一旦手掌大权,竟然作威作福,以暴易暴,世
间百姓受其荼毒,那么终有一位英雄手执倚天长剑,来取暴
君首级。统领百万雄兵之人纵然权倾天下,也未必便能当倚
天剑之一击。徐大哥,这番话请你记下了。”
徐达汗流浃背,不敢再辞,说道:“属下谨遵教主令旨。”
将《武穆遗书》供在桌上,对着恭恭敬敬的磕了四个头,又
拜谢张无忌赠书之德。
此后徐达果然用兵如神,连败元军,最后统兵北伐,直
将蒙古人赶至塞外,威震漠北,建立一代功业。
自此中原英雄倾心归附明教,张无忌号令到处,无不凛
遵。明教数百年来一直为人所不齿,被目为妖魔淫邪,经此
一番天翻地覆的大变,竟成为中原群雄之首,克成大汉子孙
中兴的大业。其后朱元璋虽起异心,迭施奸谋而登帝位,但
助他打下江山的都是明教中人,是以国号不得不称一个
“明”字。明朝自洪武元年戊申至崇祯十七年甲申,二百七十
七年的天下,均从明教而来。
群雄欢饮达旦,尽醉方休。到得午后,群雄纷纷向空闻、
空智告辞。
张无忌见峨嵋派弟子七零八落,心下恻然,又见宋青书
躺在担架之上,不知生死如何,便走近前去,向静慧说道:
“我瞧瞧宋大哥的伤势。”静慧冷冷的道:“猫哭耗子,也不用
假慈悲了。”
周颠便在左近,忍不住骂道:“我教主顾念你掌门人的旧
日情分,才给这姓宋的治伤。其实这等欺师叛父之徒,人人
均得而杀之,你这恶尼姑罗唆甚么?”
静慧待要反唇相稽,但见周颠容貌丑陋,神色凶恶,只
怕他蛮不讲理,当真动起手来,不免要吃眼前亏,只得强忍
怒气,冷笑道:“我峨嵋派掌门人世代相传,都是冰清玉洁的
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