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2 / 2)

晨昏 若花辞树 1817 字 8天前

“城门申时五刻下钥,此去最近的北城门骑马需三刻,我已打发玄过去买马了,过会儿便在楼下汇合。眼下要做的便是离开教坊。”

听起来并无疏漏。

程池生明日便要向皇帝复命,那么必然是在今夜动手。她们非得出城不可,否则不论藏匿城中何处都不妥。

程池生是殿前都指挥使,能调动禁军,一旦他发现郑宓已逃,便可随意寻个过得去的借口在城中搜查索人,并在各处城门设下关卡。

她们要走,便只能在申时五刻,城门下钥前出城。

出了城,便好办了。

郑宓扫了眼她们的行装,少得很,明苏只带了一个轻便的包袱。

郑宓想了想,将她方拿出来的衣衫也放回原处,如此一来,她便也只剩一个包袱了。

“包袱不能让主事看到。”

明苏竟忘了这一件了,带着包袱一看就要疑心是否要远行,她稍一思忖,便道:“我衣衫宽大,你将包袱打开,里头的物件藏到我身上来。”

女子出入教坊太过显眼,故为便宜起见,她来教坊都是宽袍大袖,束起发丝,做男儿打扮。

方才来时,经过一处成衣铺时,想到夜间寒冷,她们连夜赶路,须得保暖,还特令玄过去买了一袭大氅。

此时正值深秋,已从初秋的清凉化作了入骨的冷冽。外头披一件大氅很是寻常。

有大氅遮掩,身上可放许多物件。

郑宓听了,打开包袱,里头有几件环佩簪子,还有一些油纸、帕子包着的,看得见的都不是什么稀奇珍贵之物。

明苏认出一个扇坠,是她许多年前赠与郑宓的生辰贺礼。

郑宓察觉她的目光,状似随意地解释了一句:“抄家之后剩下的,看守我的守卫动了恻隐之心,许我取了一些物件留作纪念。”

明苏心头一热,留念之物,阿宓留了她赠与她的扇坠,是否说明她对她并非只有毫无余地的怨恨。

可此时不是说这个的时候。

明苏这些连同她包袱中的钱物都收入袖袋中,还有多的,也放到身上各处。

放好后,郑宓绕着她走了一圈,并未瞧出不妥。

该准备的,都准备了,接下去便是将郑宓带离教坊。

这个明苏也在路上想过了。

来教坊的王孙公子们无一不是寻欢作乐的好手。明苏在此待得别扭,但到底也待了多日,耳濡目染了不少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