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元你傻站在这里干啥,快进去啊,一会先生抓到了要打你的。”沈子敬还 不忘记拿着蹴鞠往里面跑,半路上还不顺手把小包子扯进去里面,把蹴鞠藏了起来
先生到的时候,孩子们都端正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等着他来讲学,摸着下巴的 胡子,先生满意的点点头,说道,“我们开始讲学吧,昨日讲了……”
然后就是开始了下面的讲学。
趁着先生低头在看书,坐在前头的沈子敬回头对他挤眉弄眼。
“……1陕转回去! ”李问用口型无声说道。
要知道被先生抓到是要连坐的,先生不止是罚沈子敬还得连他一起罚的。
李问是到后面才知道原来沈子敬是那天开学给他们主持入学仪式的院士的小外 孙,难怪周围的同学对沈子敬的态度都带着一点巴结和讨好,原来不知不觉中他抱 了一条粗大腿。
怕是他们这个班上的同学,除了他的家里比较普通之外,这些同学们一个个都 是大有来头的,所以李问是决定了谁都不要得罪,他现在还真得罪不起,万一得罪 了哪个他都有可能被迫中途结束他的读书生涯。
下午最后一堂课上完,他们这一天的课就结束,放学了。
放学没有见到他阿爹过来接他,李问会趁着这点时间就到藏书阁去看书。在这 里藏书阁就相当于现代的图书馆,凭借着书院发的学生令,也就是学生证,他们可 以进去里面看书〇
第一天他到藏书阁来的时候就被看管这里的老先生拦住了,问他要了学生令看 过后才允许他进去。
学生令是他们入学的时候,书院给他们发的一张证明,上面有他们的姓名和班 级。不过现在凭借着他的学生令他只能进去最低一层看书,上面的阁楼他是还不能 进去的,下面的都是些内容比较浅白的读书,是以比较适合他们这个年龄的孩童阅 读。
而安麓书院不愧是他们清平镇最大的书院,藏书阁的藏书还真不少,古时候的 书院除了教书育人,还有一个最大的作用就是收藏了大量的藏书。后世图书馆里不 少的孤本书籍都是来自于古代各大书院的藏书阁,这些若放在后世可就是一本难求 的孤本了。
其实李问更想到上面去看书,但是现在他的学生令没有达到那个权限,所以他 只能争取后面考试的时候把成绩考好,把学生令上面的班级往上面升一升,他才有
机会到上面去看书。
这就只能加油了啊……
“阿爹,对不起,我不知道你已经到了。阿爹你等很久了吗,你今天怎么这么 快就来了? ”算着和往日差不多的时间,李问从藏书阁里面看了书出去,却是见到 他阿爹已经等在门口了。
今天李山谷来的比往日早一点,在门口等了一会才见到儿子出来。知道儿子是 跑进去里面看书了,李山谷就在外面耐心的等着,也不着急。
“没事,阿爹也没有等多久。今日船上的货少一点,我们干完就早点走了,我 们回家吧。”李山谷牵着儿子的手,父子俩个走在街上,往城门的方向走过去。
李二叔在城门口那里等大哥和侄子。
到他下学的这个时候,街上已经没什么人了,来镇上赶集的人中午过后就回去 了。到太阳要落山的这会,街上的摊子都收了起来,小贩们都回家去了。
两大一小的身影走在路上,往李家村的方向回去。
到书院上了几天课之后,李问也渐渐的习惯了每日一早起床,和他阿爹一起赶 路到书院来读书,而后上完了课后,再走那么远的路回去,有时候走累了他阿爹也 会背他走一走。
尽管李问的内心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很可耻,这么大了还要阿爹背,但是他还是 两只手搂着阿爹的脖子,享受着在父亲背上的时光。
第四十一章 宗族
清晨太阳刚升起来的这个时候,河边就不少的妇人在浣洗衣物。家中的事物做 完了后,孙怡就端着一盆衣物过来洗,找了个地方蹲下来,把衣服放到水里沾湿了 ,放到石头上拍打。
村里的富责家嫂子也在洗衣服,妇人本来和孙怡的中间隔了一个人,她愣是挪 到了孙怡的身边,跟孙怡搭话。
“嫂子。”孙怡看了一眼是富贵家嫂子,她知道富贵家嫂子嘴碎喜欢到处胡说 八道,因而并不是很喜欢这个女人。对方跟她说什么,孙怡只是嗯一声,认真的洗 她的衣服。
左右的妇人们见到富责家嫂子缠上了孙怡说话,平时和孙怡要好的两个妇人相 互看了一眼,眼里是对富责家嫂子的不喜。
孙怡这人性格好,平常也不爱到处说人是非的人,虽是她人话不多,但是谁要 有个什么事需要人帮忙的,她都会去搭把手帮个忙,因而她在村中的人缘倒是要比 她那二婶要好的。
“阿怡啊,你家的汉子都到镇上去做工了是吗,我见你们家近来都是你二婶去 担水啊? ”妇人看似关心的话,实则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指责孙怡一个做大嫂的欺 负小婶子,专门让小婶子去干苦力活,自己挑着轻松的干。
孙怡知道富贵家嫂子平日和她二婶走的近,想来是她二婶在外头说了什么话, 她抬头看了一眼妇人,说道,“家里的活计都是阿母安排的,阿母让做什么我们当 人媳妇的就做什么,谁家的活计不是轮流安排去做的?”
所以她这话说的也没错,谁家不是婆婆掌家,婆婆让做什么她们做媳妇的就当 做什么,谁也不敢有异议。平常孙怡去担水大家都有眼见到,家中的这些活计并非 是二婶子一个人去做。
“哦,这倒是个。”富贵家嫂子讪笑了一声,接着又看似关心的问起了孙怡,
“听说你们家里是送三宝去书院读书了是吧,这送孩子去读书,是要花不少银两的 事吧?,’
“这送孩子去读书的事啊,我们是想也不敢想的。哎,咱们村就村长家送了秀 林去读书,人秀林那可是算命先生批过的文曲星下凡的命,以后是要考上秀才的。 咱们这些人家啊,谁敢想送孩子去读书啊,没那个钱,也没那个命啊,所以这事是 想也不敢想的事啊,你们说是不?”
妇人这话隐含的意思是,人家村长家送李秀林去读书,是因为算命先生给那个 孩子批过命,人家那是考中秀才的命,以后是要中秀才当官的。你们家这送孩子去 读书,不见得有那个命考中秀才,这不是花了那么多冤枉钱,都白费了?
接着妇人又是暗暗叨叨的说了一大堆的话,孙怡就洗她的衣服,听着旁边的女 人在说,听的心里有气,但是也没怎么搭她的话。
富贵家嫂子见孙怡不搭理她,一个人说的无趣就走了,又去跟旁的人说,“要 我们家有银两,我也就送我儿去读书了,哎,可怜我儿啊……”
得了吧,就你家那个吃得多啥活也不干的儿子,一看就不是读书的料的儿子, 就是有钱送去读书也不见得能考上秀才!
“瞧她那话酸的,三宝要读不了书,还能她家那个读得了书?”等富贵家嫂子 走开了,和孙怡走的比较近的妇人考过去,小声的跟孙怡说道。
孙怡摇了摇头,提着洗好的衣物就回去了,没太在意别人的话。她要是什么都 去在意,这日子也没法过了。
大家洗好衣服一个个的回去了,河边最后也没了人。
李家村就这么大点的地方,谁家有点什么事很快的全村的人就知道了。到李山 谷送了儿子去读书,村中的人才知道李山谷这无声无息的送了儿子去读书。
“难怪最近都没怎么见三宝在村子里玩了,原来是去读书了。几天没见着三宝 还是怪想那孩子的啊,三宝那孩子见着了人,什么话都有,哈哈……”
“可不是,那孩子从小别不是吃蜜长大的,嘴儿可甜了 村中的大人们是看着李三宝长大的,那孩子打小的嘴巴甜话又多,出门见了谁 都会问个好,跟他们说个话,他们谁见了不都喜欢那个孩子。
这孩子去了读书,不知道能不能读的了书啊。
他们李家村大多数的人家都很穷,除了村长家过的好一些,送了李秀林去读书 之外,还没有人家说是舍得送孩子去读书的,这得花多少钱的事。
李氏家族的几个族老们知道李山谷家送了孩子去读书,这悄无声息的还是把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