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是百姓们会看报纸,朝中当官的官员们同样每曰都会关心报纸,这些当官 的一个个都不傻,知道皇上这是要政治朝堂,严抓官员贪污,因而这些官员们都收 起了小尾巴,平时小贪小污的,大贪大污的,都不得不收敛了起来,生怕下一个被 撤职查办的就是他们自己。
这件案子交给太子去主审,大理寺和刑部共同协助调查审理。太子是为大成的 储君,皇帝把这件案子交给太子去审理,是对太子的信任,同样也是对太子的考验 。若是这件案子太子能处理的好,不管是在皇上那里,还是在百姓们心中的威望都 会跟着高起来。
“可恶!”
见好事落到太子的头上去,三皇子杨绍康气得差点没吐血,杨绍康在心里想到 ,“这样不行,差事都落到太子的头上去,父皇现在是越来越信任太子,什么都是 让太子去做,他们这些皇子根本就没有表现的机会,这样他们就真的一点机会都没 有了……”
而自从因而襄州的事被罚了之后,如今户部的这一起事又是官员贪污,大皇子 杨绍勇心里有鬼,生怕皇上那里又想起了他,这会儿杨绍勇是避之唯所不及,哪里 还敢往皇上的面前凑,更没想过去和太子争什么风头了。
四皇子杨绍简向来都行事低调,似乎是从来都不争不抢,安安分分的当他的皇 子。
只是这一位四皇子是不是真的半点都不想那把椅子,还真的是呵呵了……
怕是在所有的皇子里面,只有六皇子杨绍君是真的半点都不关心政事,从来没 想过自己能坐上那把椅子。如果有人问他想不想当皇帝,他也许还会惊讶的问一句 :以后不是太子哥哥当皇帝吗?
下了朝后,李问没有回去户部,而跟着太子殿下走了。
这一次皇上让他协助太子审案,对此他并没有感到任何的意外。但是如果能置 身事外就更好了,李问知道他已经引起太多人的瞩目了,这对于他这么一个进入官 场没太长时间的人来说,走的太快并不是什么好事,只是谁让皇上看得起他,非得 拉他到人前来,所以他想躲都躲不了。
想置身事外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避无可避,就只能迎而直上了。
李问知道皇上那里让他协助太子审案的意思,无非是让他监督太子。这件案子 证据确凿,人赃并获,这些被牵连其中的官员都是难以摆脱罪名的,审理不过也只 是走一个过场,最后是如何判决的问题。
这件案子牵连甚广,如果真要追求起来,怕是整个朝堂大半的官员都难以逃过 ,所以皇上那里的意思肯定就是让太子酌情处理,最后就是看太子如何处理这件案 子了。
至于这中间一些有关调查的事情,太子殿下这里不缺干活的人手,有刑部和大 理寺的官员协助,他一个被皇帝派来协助太子殿下的小六元,其实就是跟在太子殿 下的身边做做打杂的事就行了,甚至是连打杂的事都不用他,因为这些事情有的是 人抢着去做。
不过这个时候李问也没有闲着,有的是事情让他去做。
朝廷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想要瞒住外面的百姓们是不可能的,所以与其让百姓
们胡乱猜测,不如大方的放一些消息出去,所以报社那里的消息自然就是他让人送 过去的。不过这些并不是全部的消息,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要是真的把朝堂上所有发生的事情都报道出去,怕还真的会引起整个朝野的动 荡,扰乱民心。
所以当初办的报纸,现在是起到了一个关键的作用。
与此同时,他还要考虑到皇上那里的心情,亲手写了一篇新闻稿,送过去给皇 上过目了后,盖了章后,再送往报社去,发布到了报纸上面。舆论,是可以引导的
这个时候,皇帝的案桌上摆了一份新鲜出炉的报纸,昭宗帝打开报纸看了起来 。一旁伺候的孙公公小心的观察着帝王的脸色,说道,“皇上,您是不知道,外面 的百姓们都在称赞您是个好皇帝。”
这话不是某一个恭维他的臣子,还是皇帝身边伺候的太监说的,而是外面的百 姓们说的,这意义就大不一样了。
“哦,是吗?”这让皇帝的脸色和缓了一些,百姓们真的是这么说的?
“是啊,奴才还敢骗皇上不成。”孙公公把派人去听到的一些话,挑着好听的 说给皇上听。
“你这个老奴才,整日就知道哄朕开心。”昭宗帝虽然是板着脸,但是好心情 是骗不了人的。昭宗帝自己还以为户部官员贪污一案一出,下面的读书人和百姓会 骂他这个皇帝,倒是没想到百姓们还称赞他是一个好皇帝。
他这当了半辈子的皇帝,还是头一回听到百姓们说他是一个好皇帝。
哪个皇帝不爱一个好名声的,昭宗帝自然也不例外,所以在这一点上,李问把 握的很好,就是帝王的心思。
第一百三九章 各凭本事
“案子要审,饭自然也是要吃的,我们先在此处吃个饭再去忙别的。”太子殿 下看起来对审案的事情一点都不着急,不过太子殿下手下有的是人办事,杨绍慕并 不需要事必躬亲,一些事情吩咐给下面的人去处理就行了。
再者前期的调查有刑部和大理寺两边的人员协助,太子殿下是主审,是这个案 子的最终决策人,案件要经过他的手才能判定。
户部的这粧案子并不好处理,一个稍微处理不好,很容易就动摇到了朝廷的根 本,因而这桩案子要如何处置,是要慎重处理。最怕的就是有图谋不轨的人以次做 文章来攻击朝廷,但是这个也不无可能。
此时他们坐在京城最大的酒楼,一品楼楼上的厢房里面。
这个位置的视野很好,他们从这里可以看到坐在大堂里的人,不过下面的人却 是看不到他。今日的酒楼客人似乎特别的多,他们坐在这里都可以听到下面的人在 讨论朝廷的事情。
“你两个一起坐下吧。”杨绍慕让他的赵向毅和李六元一块坐下来,说道,“ 今曰孤请客,李六元不用客气,想吃什么尽管点。”
“呵呵,如此就多谢殿下0 ”李问就没跟太子殿下客气了,点菜的时候想吃什 么就尽管点,太子殿下不会连这么一餐饭都请不起他吃,难得有人请客,总不能亏 待了自己。
赵向毅跟着坐了下来,对吃的并无太大的要求,能吃饱肚子就可。
不过李问点菜的时候,还是点了两个他喜欢吃的菜,对此赵向毅的眼里闪过一 丝笑意。至于太子殿下喜欢吃什么,李问还真不知道了,反正他点的都是一品楼的 特色菜,想来太子殿下也会喜欢的。
桌子上上了茶,屋子里只留了太子殿下的一个心腹太监跟着伺候,其余的人都 在外头候着了 0
在外杨绍慕看起来随和,身上并没有什么太子的架子。
“前儿遇见了忠远侯,侯爷与我说到小羽,我才知道小羽那孩子现在跟着你办 报的事。”太子殿下娶了忠远候府的嫡小姐司徒雪为妃,忠远侯是太子殿下的岳丈 大人,太子和忠远侯的关系必然是比旁人都密切一些,因而侯爷会与太子说起嫡子 司徒羽,这并没什么奇怪的。
杨绍慕说道,“我是看着小羽这孩子从小长大的,以前这孩子年纪小,爱胡闹 。难得现在他能找到自己喜欢坐的事情,侯爷那里也就省了不少心了。”
太子并未直接问李问邸报的事,而是从小世子那里说起,表明了他知道这么一 件事。
早在前年李问去往襄州赈灾之时,京城就出现了这么一份邸报,杨绍慕就关注 到了。这份日报和官府的邸报并不相同,里面所报道的消息更为灵活、快捷,那段 时间日报上就一直在报道襄州旱灾一事,上面所写的消息和他所知的基本无二。
这份日报不单单是报道朝中政事,还有民间杂谈轶事,里面的文章用语更为通 俗易懂,普通的老百姓都能看得懂。大概也是因此,很快的就被老百姓们所接受和 喜欢,这会儿在这酒楼茶馆里几乎人手一份,都在看这份日报。
一开始杨绍慕并没有把这份邸报和李问联系在一起,而是他的人去查了之后, 他才知道背后的人是李问。
不仅是民间的百姓们爱看这份邸报,就连他父皇的案桌上都出现了,所以前后 一联系,杨绍慕就知道李问办这份邸报必然是得到皇上的同意才办的。
如果是李问办的这份日报,他就没什么奇怪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