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1 / 2)

一次性男孩 张迷经 2419 字 12天前

杜总不以为然地摇摇头,“这有什么好丢脸的?总归要有最后一名的吗。如果最后一名是你,那只能说明mt的整体水平有够高。我平时也跟你们段总了解过,大家对你的工作都是认可的,不会因为这样一点儿小事,就否定你的工作成绩。未来的路还长着呢。”

接下来,杜总又谈了很多,语气一直温暖真诚,但程归不是傻子,渐渐明白了杜总话中的意味。他一直都在淡化“最后一名”的严重性,却丝毫不去谈及公正性,他一直让程归向前看,而不要纠结于眼前的结果。

-【微型番外】-

读者j:cp不明,累觉不爱啊,作者快说!

读者y:我已经错乱了,作者快说哪只才是正牌攻好吗?

读者z:我看到关键字里说李丛木是主演!

读者d:主演是戏份吧,神秘人不一定输,作者对吗?

程小归:你们咋都问作者呢,明明应该问我才对么。

作者:程小归那你选!

程小归:我不说,如果内定的话,他就不努力了^,^

第15章 youngandstraight

终于,受不住杜总再这样继续打太极,程归直接说出进门前就想好的腹稿:“杜总,我核算项目,人事部核算我。我的项目核算没出过问题,但人事部对我的核算结果,却是所有mt里最后一名。假如,我们公司业绩明明不错,却被证券机构评为地产最后一名,我们的股东会怎么想?”

股价一向是最敏感的,杜总的眉头不禁皱了一下,略作思考,继而说:“这样类比不恰当,但我能理解你的想法。你的话让我想起你上次的述职汇报。那时候,我就发现,你的关注点在核算上。所以,我当时说你的视角过于基础。你也许不服气。但我们不妨仔细想想,核算到底是什么?”

杜总注视程归,停顿几秒,自问自答道:“核算就是算账啊。会计准则已经摆在那里,一条一条讲得明明白白,按照标准去算就好了。虽然算的过程是麻烦,但是它终究也就是那么一回事。说句不好听的,到中学里,找几个细心的学生,培训两个月就能上岗。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听到这,程归难免介怀。这并不是杜总第一次直言核算的低级性。但程归偏偏是个重视核算的人。虽然在大学里做过很多分析方面的研究,可是他自始至终都觉得,核算为主分析为辅,用财务报告把公司的经营结果如实反映出来才是会计的天职。

“但是,算账是创造不出利润的啊。”杜总说,“公司最重视的是什么部门?是营销,因为他们直接带来利润。我们一切的工作都是为了支持营销。可是如果我们安于现状,就这样支持下去,我们不就永远是别人的附属品,永远要低人一等?”

杜总说到这里,不禁动容,仿佛他受过不少营销部的气,此时都积压在胸口,而程归却偏偏理解不到这一点,让他这个非常重视人才的领导很是着急。

“所以,小程啊,我们不能再仅仅关注账目了。你看小裘,他目前做的工作比你还基础,但他能在收付中有所思考,写了一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报告给我。你也要有这种思路,能在核算的基础上,去搞分析、搞控制,甚至是搞微观金融。你应该比我清楚,在英文里,财务和金融本身就是一个词finance。你知道,资金模块最近在搞什么吗?”

程归摇摇头。

杜总用指头敲敲桌子,说:“在搞保理。账上的应收账款那么大,早晚要把公司拖死。所以,我们要想办法把它们打个包卖给金融单位去。只要承担的费率不超过咱们的资金成本,咱们就是在给公司创造利润。这才是总裁关注的,也是我们要全力以赴的地方。”

对于这一点,程归倒是真的有些触动。他平时只忙自己的一块工作,对资金模块的事情并不清楚,以为他们只是搞开发贷,没想到竟然有这么多动作。如果真的能把巨额的应收账款盘活,那对公司的好处可是多方面的。

“所以,我们财务部门要升级。说句不好听的,再过几年,核算完全可以外包给代理机构,咱们只做尖端的:审核、分析、管理资金成本,不但搞融资还要搞理财。咱们要做的,就是给公司创造利润,给股东创造价值!”

说到激昂之处,杜总挥起手臂、身体都为之一震。这情形,让程归不由想起生日会上,人事总监说话的样子。原来,大领导们都有相似之处,仿佛真的在把公司的未来当做自己的信仰。

收敛了情绪,杜总的语调再次温暖起来,开导程归道:“这些东西,我不要求老会计们操心。他们干核算干得太久了,脑袋里都有思维定式。但是,小程啊,你是名牌大学的高材生,是集团重点培养的mt,我对你的期望和对别人不一样。”

说到这,杜总手机的呼吸灯又闪烁起来。他在接起之前,终于把话题绕回到评级上,语重心长地总结道:“所以,咱们的目光不能只看到眼前的一小点,要往前看、往远看,知道吗?”

杜总说罢,对程归点点头,接起自己的手机,表示和程归的这次沟通已经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