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六章,商业税
见到人走了,李问往书房的方向过去,还有点事情处理去书房处理一下,这些东西明早要用,要赶在今晚整理好了。
等赵向毅到的时候,见到书房的灯火还亮着,知道人还在书房里面。
“赵大人。”在门外候着的李童见到李大人过来,也不敢阻止,轻轻的推开了门,让人进去。
听到轻微的脚步声,李问扭头,就见到来的男人,他的手上还握着笔,一看到男人的脸色,不等男人催促,他就说道,“你再我半柱香的时间,我这里快好了,等等我就去洗澡睡觉。”
“嗯。”赵向毅点了点头,出去吩咐门外的小厮去准备沐浴用的水。
最后一个字写完,李问检查了一遍没有问题之后,才收拾好了桌面的东西。
怕夜里会下雨,雨水进来把桌面的纸张打湿了,所以一般走的时候他都会把书房的窗户关上。他正准备伸手去关窗,身后的一只手伸过来,就帮他把窗户关上了
李问脸上露出了笑,说道,“我们走吧,回去睡觉了。”
两个人从书房离去,赵向毅的手里提着灯笼,给少年照着前面的路,往卧室的方向过去。
这会儿时间已经很晚了,洗了一个澡后,李问就上了床。
赵向毅伸手把少年捞到了怀里,李问伸手推了推这人,哭笑不得的说道,“大夏天的,你一定要抱着我睡吗?……你松开一点,你好热,你离我远点,不要抱着我……’,
这个时节正是最热的时候,这天看似有雨,不过却没有下雨,所以是特别的闷热。
要是能下一场雨的话,可能会凉爽一些。
“三宝你乖,不要乱动。你乖乖睡吧,我给你打扇。”赵向毅一手拿着扇子,
轻轻的打着风。
“……不许喊三宝。”李问嘀咕了一声,这个男人就是要抱着他睡,他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看在这个男人给他打扇子的份上,就原谅他吧。迷迷糊糊的要睡着的时候,他还说了一句,“……你睡吧,不用打扇了。”
出汗就出汗吧,习惯就好了。
见到少年闭上了眼睛,赵向毅低头在少年的额头上落下一个亲吻,最后落到少年的唇上,这个吻浅尝而至,并没有深入的意思。
知道少年这段时间太忙了,夜里睡的少,少年眼皮底下都有了一层青灰,所以这会儿就是再想碰少年,赵向毅都舍不得折腾他的少年。只是把人揽在怀里,低头在少年的脖子上嗅了嗅,闻着少年身上清淡的香味,以此来缓解他对少年的渴望。
看到少年在他的怀里,赵向毅的心里是有着一种说不出的满足……
第二日的早朝上,李问拿出了一份关于上商业税的改革方案,提出了商税的改革问题。
大成的税有正税和杂税之分,所谓正税,就是农业税,也就是田赋;至于杂税,则是厘金税,其实就是商业税。厘金一般分行厘(活厘)和坐厘(板厘),前者为通过税,征于转运中的货物,抽之于行商;后者为交易税,在产地或销地征收,抽之于坐商。
各省征收厘金的制度大体上有两种,一是官征,一是人包缴,前者为各省通行的办法,后者今为出产较繁的省份采用。官府征收制度是由各省的官府设立局卡,按省所定税率征收。包缴制度,既由同业商人或非同业人承总认定或承包诸业捐额,经理其事,负责缴纳,前者称为“认捐”,后者称为“包捐”。
朝廷的各种税收五花八门,商业税更是没有一个具体的章程,遇到地方官员黑暗的,这征收的厘金是远远高于原本所需缴纳的税务金额。
这厘金到底是怎么收的,其实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一个商队收购了一批货物,这边刚装上车子,就由收厘金的官员来了,这叫“起厘”;等你交了起厘钱,运走货物出发,刚走没多久,就遇到一道关卡,想要进城,可以,先交厘金;后面遇到关卡,继续交钱……所以按照这么算来,这一路上都不知道交了多少回的钱了。然后好不容易到了目的地,货物一落地,又有官府的官员来征收落“落地厘”
所以经过重重关卡,商人运货物一趟出门,交的税可能会远比他这一批货物本
身的钱还要高。但是你想要做生意,这钱就必须要给。不给?那这生意也别想做了,和官府斗上,到最后可能还落得一个钱财两无的下场。
自古民不与官斗,所有与官斗的,没几个能有好下场,商人对上官吏,往往都宁愿花钱消灾,不愿意惹上麻烦事。
地方上的官府各地为政,官府征收厘金的名目之多,税賦之沉重,是极大的打击了商人的积极性,以及阻碍了整一个大成商人的发展,这也是为何李问要提出商业税改革的原因。
后世天朝的税收也是五花八门,各种各样的税收都有,但是后世关于税收有合法的律法和规定,基本上没有人敢胡乱收取费用。而后世的工商业税是由工商营业税、工商所得税、摊贩业税和临时商业税组成。工商业税和工商所得税是对固定工商业户征收;摊贩业税是对从事固定经营或流动经营的摊店小贩征收的;临时商业税就是对经营行为不固定的行商征收的。
后世的税制随着社会的发展,一直在不断的进行调整。
李问是借用了后世商业税的一些做法,根据大成的具体情况而作出合适的变动,能更为适合大成如今的情况。
在提出了废除一部分税收的同时,李问提出统一各地的税收,但是同时也提高税收的比重。基于这个新方案在此之前从未实施过,不知道可行性如何,所以他提出了先在京城这里先执行一年“……臣建议此法先在京城执行一年,若是这个方法行的通,届时咱们再往全国各省推行。”
“……若有什么不足之处,还可做相应的调整与变动0”
若是统一商业税的收取,必定会影响到许多官员的利益,所以他这边一提出商业税改革的具体章程,那边就有官员跳出来反对他了。
对此,李问早就做好了准备。
“那么请问几位大人,你们觉得我说的这个方案不好。那就是说徐大人、王大人,你们有比我提出更好的方法了?还请几位大人一说。”李问一副“你们说,我好好听着”的表情,把一些官员的反对之词堵在了嘴里。
这每日的早朝就是打嘴仗,谁能打羸了看谁的本事。
他提出商业税改革的事情,自然是有人反对的,李问也不怕,他是有备而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坚持这么做,我有我的理由,那么你们反对的,那么请你们拿出正当的理由来。
——这些杂七杂八的税收,是谁让收的?是皇上让收的?
——既然不是皇上让收的,那是谁让收的?
——什么,没有人让收?那为什么收这个钱?
——还有收取来的这钱都去哪里了?……谁,谁知道了!
——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不是皇上让收的,为什么不能明令禁止收取这些费用?
你不让禁止,那你是居心何在?
看着这些心虚不敢说话的官员,李问在心里呵了一声,打着皇上的名声去收钱,钱还不是给到皇上的手上来,你们这些人就真的以为天高皇帝远,皇上管不着了是不是?有本事你们在皇上的面前把这些事情都说清楚、讲明白了!
既然连讲都不敢讲,那就别出声,站着不说话v没人把你们当哑巴!
以前上朝李问都是站在后面看戏,还真没想到他有一天他要站在前面来和一群官员唇枪舌战,还一口气都不带停的,好在小爷年轻、肺活量还可以!
对面几个一脸猪肝色的老家伙,也不知道是被他气的,还是被自己说话的气呛到了。
一旁的武将们:李六元威武!……
如今成立了商业部,这些关于商业上的事情就应该由商业部统一与管理,这些跳出来反对的官员还没有一个站得住脚的理由,就这一点,李问就在心里呵呵了。
关于商业税制改革的事情,在此之前李问就已经与皇帝详细的商谈过。
各地征收的各种税收,最后并不是上交到户部这里来,基本上都是入了各地官员们的口袋里面。但是在统一了商业税收之后,各地收取上来的税有具体的管理和账目,最后必然是要上交到朝廷上面来,对于能为朝廷谋取利益的事,昭宗皇帝自然是支持的。
当初之所以把目标放到商业上来,原因自然是因为大成并不重视商业。李问知道只要他不是动的是农业税,这些人就算是反对也不会反对的太强烈,只有平时看
不惯他的一小部分官员跳出来反对,并不像是他提出土地改革那一次,大半的官员都跳出来反对他,为此还不惜买了杀手来刺杀他。
只要不是触及到这些人的根本利益,不见得所有的人都会反对他的这个提案了,他只要得到皇上这里的点头,李问猜想他所提的方案基本上都能通过。
见反对的官员拿不出更好的章程来,昭宗皇帝批准李六元的提案,“此事,就按李六元说的去办。”
“是,臣遵旨!”李问应道。
皇帝挥手,今日的早朝就上到这里了,昭宗帝在百官的恭送声中带着人离去了
第一百七七章,开头
“大人,工部那边派了人过来了。”
“哦,那过去看看。”
下了朝后,李问还去了一趟御书房见了皇上,等他从宫里出来,就听到说工部那边已经派了人过来。昨日他去了一趟工部,今日工部就派了负责的师傅过来了,这工部的人不用他去三催四请才来,这个人情他记下了!
等他们到的时候,就已经看到有人在收拾院子了。
“小的见过李大人。”
刚从宫里出来,李问的身上还穿着一身官服,朝中这么年轻的官员就李六元一个,一眼就让人认出来了。李问笑着与负责的师傅打了一个招呼,这么大太阳的天气,屋顶上还有人在修补瓦片,工部安排了不少的人手过来,“师傅不必客气,辛苦大家了。”
他们往里面走进去,见到大家都在忙。
“我们这地方急着要用,师傅您看、这两天能不能先把前面这边收拾出来,后面的慢点弄也没关系。”李问提出了他的几点要求,最重要的是要快,最好是能在这一两天内,先把门面收拾出来,整理出两间屋子给他们暂时先用着,后院那边放到后边再处理也没关系。
“行行,小的这里会盯着点,会尽快给李大人收拾出来。”负责的师傅说道。
“如此就辛苦大家了。”李问与负责的师傅说了几句话,正好这个时候快中午了,他提出请师傅去吃个饭。
“不用不用,这是小的们分内的活儿,小的们一定尽快给李大人做好了。”负责活儿的师傅是个心里清的,他自己是什么身份,哪里担得起李大人请他吃饭,忙的委婉地拒绝了。
李问便也不强求,知道别人这里在忙,不好打扰别人做事。
不过饭还是要吃的,他便让人到菜馆那边去订了最近几日的午饭,每日送几个肉菜和几笼大白馊头过来,还有每日送一桶绿豆汤过来。这个时候是京城最热的时候,这大太阳暴晒,这些干苦力活的工人都很辛苦,大伙儿吃饱了才有力气做事,绿豆汤还可以解暑。
几顿饭的钱他还是给的起,大伙吃饱了认真给他做事就行了。
“大人,太子殿下派人来找您过去。”
“嗯知道了〇”
刚这边负责的师傅交代完了,就有人过来说太子那边找他,李问与师傅打了一个招呼,让师傅他们去忙就行了,李问就上了前来接他的马车,前去见太子殿下了。
“阿辰,你把这个送过去报社那边给张清,让他们今日尽快排好版、然后送过去给书店的张掌柜,明日一早发出来。”李问把明日要发的消息给阿辰,让阿辰送过去给报社那边,报社那边现在是张清负责,重要的事情他都交代给张清去处理。
“是,大人。”
半路上,阿辰暂时离开,给他们大人送东西去了。
在报社里的张清拿到他们大人送过来的东西,翻看了一下,内心是止不住的激动,“麻烦你告诉大人,我们这边现在就处理,一定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送完了东西之后,阿辰就回去他们大人那里复命了。
马车停了下来,李问从马车上下来,就见到站在马车边上的男人,不由的就笑了,问道,“是太子殿下让你来接我的?”
“知道你要来,我就过来接你。”
赵向毅伸出手,李问搭了一把男人的手,踩着凳子下了马车。
“正好我也有事找你说说,想要你们那边帮我个小忙。”昨晚等他忙完都已经是大半夜了,不好再继续谈公事,李问是想着等商改的提案过了之后,再找赵向毅说这件事也不迟。
今曰商改的提案过了,正好他这里有些事要赵向毅这边帮个忙,配合他一下。“嗯,什么事,你说。”赵向毅没问什么事,但是不管是什么事,只要是少年提出来的,就算是上刀山下油锅,他都一定在所不辞。
“咱们先去见殿下,一会再说这个事情。”李问说道。
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他们说话间,就走到了厢房的门口,见到了等在里面的太子殿下。
行了一个礼后,李问就在太子对面的位置坐了下来。
自从上一次赵向毅向他坦诚他与李六元在一起的事情之后,再见到这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杨绍慕总算是明白他以前忽略掉的是什么东西了。看到坐在面前的少年,他的心里是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李问是个有大才的人,这个人于他登上帝位的这条路上能帮他的忙,亦对他日后掌管江山社稷有所帮助的人,这样的一个人,是值得他用心去笼络的人。而赵向毅就更不用说了,这个人是他的伴读,赵家掌西边大军,镇守边关国门,赵家才是他最强的后盾。